首页 > 青岛频道 > 房产 > 正文

驻青央企人物故事|施工员的“化茧成蝶”

2024-03-13 14:10: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3日讯   深夜10点,安庆市大观区皖河农场,夜阑人静。而此刻,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安庆港皖河新港项目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热烈。只见一位外表憨厚、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和技术团队激烈地交锋,为即将开工的港口陆域分部工程梳理思路,编写施工策划书。

  这位年轻人叫范瑞鹏,是安庆港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大学毕业来到二公司后,四年多的风雨淬炼,使他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学生蜕变成业务娴熟的工程人。

  时值皖河新港项目码头平台基础施工,范瑞鹏被派往现场参与沉桩施工。作为码头平台基础的第一道工序,4个1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首先需要打设580根45米长的PHC管桩。码头排架间距7米,每排架2根直桩4根斜桩,桩基斜率大、密度高、扭角也不尽相同,大大影响了长江近岸条件下打桩船的沉桩效率。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施工设备,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范瑞鹏深深地感受到了“本领恐慌”。“以往的我,就像井底之蛙,也只有在不断迎接新挑战中,我才能不断开拓自身的眼界。”范瑞鹏心中暗暗努力。针对泊位所需PHC管桩数量多、体量大等特点,范瑞鹏便“爬上”中国知网,网罗港口泊位施工相关论文。“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还能找回当初在学校看文献的感觉,这种攻坚挑战的刺激让人兴奋。”于是,范瑞鹏开始了“闭关修炼”。

  就在他翻阅论文时,目光无意间被一张插图所吸引,那是一张详细标注着某个码头沉桩位置的图片。“对呀,我们不妨设计制作出专属于项目的‘沉桩落驳图’。”针对这一情况,范瑞鹏提前与厂家商讨沟通,根据各打桩船只、打桩顺序以及桩长类型,出具相对应的图纸,并且他还充分利用自身BIM优势特长进行建模计算,提前预设、摸排沉桩船位进行模拟沉桩,尽可能地减少碰桩风险,使沉桩工效由原来一天5根提升到12根,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皖河新港水域地质情况复杂,厚厚的粉砂层和圆砾层交替覆盖,导致桩锤的力量被逐层抵消,高锤击数容易造成桩身开裂,低锤击数又不能沉至设计标高,锤击力度和次数控制成为把控沉桩质量的关键。范瑞鹏与团队在现场开展试打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重锤轻击、持续监测、控制频率”的技术方案,通过加长PHC桩桩靴和增设过渡板等优化措施,克服了不良地质对沉桩作业的影响。

  从工地“小白”,一路成长,到能独立完成工程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创新,时间使他蜕变,经历让他成长。“成长就是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这五年的工作经历给了我破茧成蝶的勇气和机遇,我更希望接下来的五年,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成长并成熟起来。”范瑞鹏说。(通讯员 丁家峰)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