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青岛频道 > 精彩专题 > 博鳌论坛 > 焦点新闻 > 正文

青岛市崂山区: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2019-05-15 15:4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几年,崂山区在工作中注重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底的夯实,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这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鲁网青岛5月15日讯(记者 宋淼 通讯员 张文娟)  近几年,崂山区在工作中注重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底的夯实,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这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打造“名医下乡”服务品牌

  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综合医院的医联体已实现全覆盖,每年拿出100万的专项资金,聘请医联体专家到基层进行坐诊,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就诊不便的问题。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建立“区管街聘居用”新机制,在全省首推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制度,2015-2018年累计输送60名崂山籍高考生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学习,公开招录了40名专科以上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充实到乡医队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费、免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本科62000元,专科37200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与新进的订单定向委托培养医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6年之内工资标准与事业编招聘人员转正定级后相同,保险按照企业合同用工标准缴纳,同时每月发放300元--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

  建立基层运行新机制

  崂山区为96家一体化卫生室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家医团队全部配备随访箱。数据通过蓝牙等装置自动上传至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公共卫生慢病随访系统。在全省率先为96家一体化卫生室免费配备药品阴凉柜和冰箱等药品储备温控设备,确保药品储存符合规定温度要求与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社区群众用药安全。利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综合医院的无缝衔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多部门协同作业,多维度数据分析,并通过与市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市数据的多元化共享,最终为百姓提供多途径、便捷的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丰富服务内涵,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实现全科医生、技术指导和专家团队的三级联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医疗健康需求,设立基本服务包及个性化服务包。创新性将药师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居民合理用药咨询及指导,深受居民欢迎。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试点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区域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乙肝、丙肝、结核病筛查;在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采取政府补助方式,启动40-59岁中年人查体,体检费用政府补助50%,受到居民普遍欢迎。在全市率先推出个性化服务包,实现首次签约居民实现20元基本包由政府负担。

  启动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一期建设,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依托,以“云数据中心”为核心,实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与专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服务对象建立了一对一云端个人健康信息账户,通过扫描服务对象手中的二维码识别卡,在手机上即可实现APP软件随时查询相关健康信息,极大提高了居民体检的积极性。通过对体检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准确的了解区域健康特征,从而更好地针对居民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体检结果反馈时效性大大加强。

  崂山区中医工作显成效,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三伏养生节”和“膏方节”等活动,开设“骨刺病门诊”、“颈肩腰腿疼门诊”等特色门诊及耳豆压穴、小针刀等特色诊疗,开展艾灸、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疗法等近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创建沙子口街道中医药特色小镇,建成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首批精品国医馆建设项目2个。

  志愿服务不停歇,“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为崂山偏远山区内交通不便、长期有病、出行困难的山区群众特别是各街道偏远山区的残疾人、困难家庭、低保无保、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崂山区“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已有230余名志愿者,为辖区150名服务对象提供了23600余次的志愿服务,行走路程近4万公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崂山区最温暖的志愿服务名片。


初审编辑:刘玉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