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青岛频道 > 精彩专题 > 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 > 院士风采 > 正文

国际院士港携手俄罗斯院士研发深海智能装备

2019-05-27 10:3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月18日至2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通讯院士斯马金·谢尔盖教授与中方团队,就深远海智能航行、作业装备及虚拟海洋环境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申报材料的完善及具体合作事宜完成了最终讨论,将于3月份向青岛国际院士港提报项目申报书定稿。

  鲁网青岛5月27日讯  2月18日至2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通讯院士斯马金·谢尔盖教授与中方团队,就深远海智能航行、作业装备及虚拟海洋环境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申报材料的完善及具体合作事宜完成了最终讨论,将于3月份向青岛国际院士港提报项目申报书定稿。

  “2018年8月受邀参加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达成了合作意向,9月提交了项目申报材料,之后,院士港工作团队一直为我们的项目寻找青岛本地的高校、研发团队、企业,来共同推进项目。”斯马金院士说,拟以全职方式入驻院士港。目前,已与院士港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并注册成立了青岛森科智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以院士团队在虚拟水下环境、自主导航算法方面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团队在自主水下航行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以国内外海洋牧场及深海油气管线作业装备市场为导向,拟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进行水下虚拟环境软件(应用于涉海高校教育及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深远海网箱观测与清洗机器人、海洋牧场防护机器人(应用于深海养殖业)、舰艇维护作业机器人、水下石油管线巡检与维护机器人、海洋安防机器人的研发及生产。在当下的技术革命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研发水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并把这种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是斯马金院士项目团队的目标。

  据斯马金院士介绍,水下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跟陆地机器人不一样,如深海工作光源不足,还需要额外照明,因此对水下机器人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我们研发的水下机器人不仅具有人工智能,还具有更多的功能,能够完成更多精准操作。同时,又能把使用水下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水下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它不仅能够帮助水下机器人进行定位和目标的寻找识别,还可以完成之前很多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

  目前,团队在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图像收集方面,已经有相当强的工作经验:一是帮助水下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定位;二是在水下光照较差时进行内容图像采集和图像拍摄,仍然会显示出完整的、清晰度较高的水下地形图;三是当水下机器人巡视区域大、距离远、数据发生错误时,程序会让机器人重新采集,对第一次和第二次采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数据是否吻合。据青岛森科智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王新宝介绍,项目团队将利用中外技术优势,发挥各自技术特长,利用市场渠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的产品可应用于深远海工程装备、养殖装备、水下石油管道检测维护、水下矿产资源开采等智能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水下装备的操作精度,扩大智能海洋装备的应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益。除了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外,也将提升海洋智能装备的技术水平,为青岛市海洋装备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产业在青岛飞速发展,水下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未来,我们希望这项完善的技术也将广泛的应用在海洋智能装备上。”斯马金院士表示,在选择与院士港的合作时也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院士港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愿望和为之所做的努力;院士港及李沧区政府对院士项目的支持;青岛对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视;自己团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恰好可以满足院士港的要求。(本网记者)


初审编辑:刘玉娜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猜你喜欢
./W0201905273825903389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