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青岛频道 > 精彩专题 >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青岛全民战“疫” > 李沧一线 > 正文

青岛李沧卫健战疫群英谱 | 他们日夜坚守阵地 只为守护城市安宁

2020-03-17 19: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有这样一群人深夜里回不了家,他们在社区、在卡口、在各自的岗位上,夜以继日的忙碌坚守,只为了这一城的温暖。

  鲁网3月17日讯(记者 刘亮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青岛市李沧区,有这样一群人,深夜里回不了家,他们在社区、在卡口、在各自的岗位上,夜以继日的忙碌坚守,只为了这一城的温暖。

  逆行路上的“热血硬汉”——肖吉帅、宋钢、韩维升

  在沧口中心有这样一支战队,他们24小时坚守、手握方向盘、驾驶救护车逆行在抗击疫情的路上。

  肖吉帅是沧口中心的总务科主任,也是沧口中心司机队长。由于司机人数少,转运工作多,保障工作重,逢年过节他几乎都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极少能与家人团聚,而他却总是笑脸相迎,毫无怨言。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1月24日起就取消了休假,至今从未休息,并且连续多日24小时在岗待命。总务科的事项繁琐,日常工作中他要领取疫情防控物资、检运血液标本,还要参与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的转运任务,同时还需负责单位午饭的接运和外出办事人员的接送。除此之外,在高速路口的值守队伍里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2月9日深夜23:30沧口中心接到重点人群紧急转运任务,韩维升立马穿好装备、发动救护车载着医护人员奔向转运目的地。当任务执行完毕时,已经是凌晨两点,此时他又马不停蹄地对车辆进行消毒、收尾等工作,待到一切事情都处理结束,已经是凌晨三点。深夜执行任务,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面对形势紧张的疫情,他思前想后将年迈的父亲托付给一家比较放心的养老院代为照顾,又主动请战,参与24小时密接转运工作、流调入户、胶州湾大桥值守等工作。

  宋钢,52岁的“大龄青年”,年前由于脚踝骨折,正处于在家恢复的康复期,当他得知司机人手不足时,主动提前返回岗位,和同事们一起奋斗。

  “轻伤不下火线,越是艰难的时候,我越是要坚守岗位。”他婉拒了休假的建议,毅然坚持投身战疫一线。一个多月来,看着他一瘸一拐地忙前忙后,连日奔波在大桥、社区防控、转运一线,同事们在心都默默地为他点赞:老宋,好样的!

  守一道门,护一座城——高磊、朱潇帅、张兵

  高磊,李沧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他将年愈80的父亲安顿好,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战斗中。

  大年初三那天,其父亲所在的养老院来电话,说老人不太舒服,低血糖晕倒了,而他当时正在联合其他局属单位,对60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无法立刻前去陪伴,只能马不停蹄的忙完工作后,在晚上联系父亲,叮嘱老人照顾好自己,隔着电话尽尽孝心。

  因心脏问题,他之前手术放了心脏支架,明知道自己不能劳累,但是作为单位的骨干,进行抗疫战斗他依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单位女同志较多,他就主动要求在胶州湾大桥关卡值夜岗,他说:“作为单位的老大哥,我要起带头表率作用,身为党员,就要在这个时候冲锋!”

  朱潇帅,被认命为李沧区社区卫生服务交通枢纽志愿者南渠检查站的小组长,她带领这支32人的队伍,四班倒,确保了卡口24小时都有医务人员在岗。

  队伍里有大有小,年纪大的57岁,最小的小姑娘才21岁,而作为带队人,她除了需要负责排班、调班以及应急物资的配备发放,同时还要兼顾队员的生活物资是否妥善到位,为了让队员在值勤时更高效,她提前申请配备了电池、方便面、暖宝宝等日常物品,为大家做好后方保障。

  她说:“有时手里握着测温枪,站在关卡,感觉自己仿佛是一名战士,很荣幸有机会在青春的岁月里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抗疫的站线上我在岗!”

  张兵,老家在江苏,春节当天接到停止休假通知时他人已在老家,在购买不到车票的情况下,他自驾返回单位参与到防疫任务中。

  白天他要组织人员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查防疫工作,晚上还要在高速公路口配合进行体温检测。作为交通枢纽志愿者南渠检查站的小组长,他永远是冲在最前头的那个,每次的任务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平时身体棒棒的他,现在最想的就是睡一个懒觉。

  因为是通往市区的主干道,一下午的车流量就约为1万余次,在卡口等待排查的车辆排起了长队。为了加快检查速度,他和同事们给测温枪穿上了暖宝宝,每人手拿两把枪交替使用,穿着防护服在车流中来回穿梭。


初审编辑:孟庆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