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青岛频道 > 精彩专题 > 脱贫攻坚战 > 光荣榜 > 正文

于笑凤:在扶贫路上书写别样青春

2018-07-30 16:37 来源:青岛扶贫协作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26岁的于笑凤是胶州市胶西镇的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扶贫办是她工作的第一站。3年来,胶西镇12个贫困村(经济薄弱村)、224户贫困户她不知走过几遍,她把自己的青春书写在扶贫路上。

  今年26岁的于笑凤是胶州市胶西镇的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扶贫办是她工作的第一站。3年来,胶西镇12个贫困村(经济薄弱村)、224户贫困户她不知走过几遍,她把自己的青春书写在扶贫路上。

  从“高跟鞋”到“泥腿子”

  201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于笑凤来到了胶西,成为一名扶贫干部。上学时这个爱美的姑娘就幻想穿着漂亮衣服和心爱的高跟鞋,成为职场精英的样子。可到扶贫办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入户走访。她穿着高跟鞋走访贫困户,一天走下来,脚上磨起好几个泡,回家脱下鞋,疼得眼泪直打转儿。那天晚上,笑凤跟自己最爱的高跟鞋说了“拜拜”。

  工作之初正赶上精准扶贫前期摸底调研,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笑凤每天的工作常态就是下村入户、走访调查,爱美的姑娘晒成了一个“黑煤球儿”。可她明白,要做好基层扶贫工作,就得挽起裤腿子,走到田间地头去。刚刚进入社会,再加上对扶贫工作不熟悉,她干得非常吃力。扶贫工作要求每个环节精准到位,不能有半点差池,笑凤白天下村,晚上学习各项扶贫政策、上级文件,坚持了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扶贫“专家”,不仅自己扎实地掌握了相关政策,还能给村干部“讲课”,为贫困户答疑解惑。

  跟医院一年一次的“约会”

  精准扶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基层的扶贫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干部,笑凤的工作真是“千线一针”,从贫困户识别、帮扶、脱贫退出,到贫困村、经济薄弱村项目的申报、实施,再到帮扶干部的培训等等,“5+2”“白加黑”已经习以为常。笑凤的家在城阳,她经常1个月都不能回家一趟。

  高强度的工作压坏了这个年轻姑娘的身体,这3年,每年年底笑凤都要大病一场,跟医院来一场“约会”。妈妈心疼女儿,想着住院总算能“休个假”,可是笑凤就算是在病床上,还抱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妈妈又心疼又生气:“瞧你这日理万机的样子,人家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儿’呢”。笑凤笑笑说:“我是贫困户的小棉袄呀”。

  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成为一名扶贫干部,笑凤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贫困户,这是老百姓中最困难的一个群体。参加工作前,她没有直观地认识过贫困,可是进村入户多了,见到了许多贫困的家庭,她体会到人世间的苦难多种多样,也彻底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笑凤拿出自己的工资,给贫困学生买书本,为年纪大的贫困户添置棉鞋等日常用品。3年,这个年轻的姑娘一共给贫困户买了100多双棉鞋。现在,她总想着自己少吃1顿“大餐”、少买1件衣服,就能多帮1户贫困户。

  扶贫路上的见闻,给了笑凤感同身受的力量。过去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人和事,过去的议论、观点变成了如今切肤的体会。见证越多苦难,心底越发柔软;见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坚持和力量,方知自身的狭隘和渺小。在这有风有雨的农村世界里浅浅地扎了一头,再看整个世界似乎都像变了样子。这不是能力,也不是知识和眼界,而是过去在象牙塔中漏下的生活必修课。正是有这些困境中的笑与泪,无常命运中的无助和希望,才不辜负在扶贫路上挥洒的青春。


初审编辑:刘亮亮
分享到:
./W0201807306000792247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