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频道 > 健康 > 正文

17年后再出发 即墨这些“白衣勇士”的“奔跑速度”更快

2020-01-30 18: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30日讯(记者 于建军  通讯员 张隽隽) 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永远都有这样一个群体冲在最前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勇士”。17年前,他们或在抗击“非典”一线,或还只是一名青涩的学生,但无论时间的指针如何走,面对疫情,他们永远都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青岛市即墨区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从统筹调度到即墨防控专家 

  17年前,苏丁绪是疾控疾病防治科负责人,面对“非典”,他的工作是统筹调度。那一年,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即墨战胜“非典”。 

  17年间,他专心提升业务能力,不再担任管理工作,作为副主任医生,他是即墨区疾控中心疾病防治科的最高职称。 

  17年后的今天,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他成为本土防控专家,担当起即墨区各项防控的技术指导。“主要负责流行病调查,指导医院等公共场所消毒,进行疫情发展研判,提出各种防控政策建议。”他说。 

  当与有发烧症状的市民面对面接触时,苏丁绪在严谨之余,还有一份战胜疫情的信心:“现在,我们的防控体系更加科学、高效、规范,部门间的职责也更加明确,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穿了这身衣服就有责任冲锋上阵” 

  五分钟采访中,她提了三次:“穿了这身衣服就有责任冲锋上阵,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17年前,灵山卫生院主管护师胡风海主动请缨,到蓝村火车站,为进出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17年间,原本是助产士的她,因工作岗位调整,成为收款室一员。她做过癌症手术,一个人带着女儿,半个月前还扭伤了脚踝……人生的经历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活着就挺好。”也因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但是,17年后的今天,当疫情爆发后,她第一个到院长办公室,主动要求到一线。“我希望自己到高速路口排查或者入户调查。”医院综合考虑,还是将其留在原岗位上,“那我就向来看病的老百姓多宣传防控知识。” 

  “当了医生就得有这份使命感” 

  使命感让董跃选择当一名医生。 

  17年前,“非典”时期,医生的奉献和敬业精神感染、影响了很多人,但也让更多人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可能面临的风险。当年高考考生董跃也不例外,那一年,他毅然报考了医学院。 

  17年间,他从一名医学院学生成长为一名基层医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成为华山卫生院副主任医师、120主任。 

  17年后的今天,面对疫情,董跃从前辈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像当初他心目中的“勇士”那样奋战在防控一线:发热门诊坐诊、120急救接送、高速路口排查……身兼数职的他,连续上了4个夜班,没人就诊时,就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儿。“当了医生就得有这份使命感。”他的目标很明确——守护老百姓的健康。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