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我在防疫一线”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述

2020-02-08 15: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8日讯(记者 于建军 口述 孙逸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来自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志愿者纷纷走上疫情防控一线,争相在不同岗位上默默奉献。近日,记者在即墨龙山街道有幸遇到了一位刚刚年满十八岁,叫孙逸凡的大学生志愿者。透过他朴素语言的讲述,可以共同见证这位大学生志愿者从一句话的感动到党旗下的坚守的防疫经历。 

  一句话的感动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我和许许多多的同学们一样,响应学校"在家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号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里最新的疫情进展,看着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而心慌。在翻看朋友圈时我偶然看到一幅截图,图片是一位一线的医生和妻子的聊天记录。医生说自己请缨赶赴一线是因为一个人这辈子总要做些事情。这句话令我感动,也留在了我的心里。后来,我看到了一篇名为"龙山街道志愿者古道热肠当仁不让"的文章。其中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报道,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人这辈子总要做些什么。"我萌生了参与志愿者团队的想法。 

  我把自己的想法先告诉了我的家人。家人们的观点大都是: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现在你还不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现在保护好自己,就算为国家做贡献了。但是我的妈妈很支持我去做一名志愿者,支持我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做些正能量的事情。于是,我成为了龙山街道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 

  党旗下的坚守 

  志愿活动的第一站是龙山街道南葛后街村。我们在南葛后街村的防疫检查站帮助党员们进行来往车辆和人员的登记。具体来说是要记录来往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始发地、目的地、进出村时间,同时测量他们的体温,检测其是否存在发热症状。车辆通行时还要对其轮胎等处碰撒酒精消毒。因为是第一天"上岗",穿着志愿者服带着袖标的我感觉整个人精气十足,充满干劲,站得也是笔直。可是不用一会儿,腿就有点发麻。一上午的执勤下来,整个人腰酸背痛。然而看到一同执勤的党员叔叔们一丝不苟执勤的样子,我们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许许多多的村庄建立了无数个这样的防疫检查站。在疫情愈发严峻的时刻,是无数党员勇敢地站了出来。在这些检查站,他们二十四小时轮班坚守。冷了就到旁边的车上休息会儿。饿了,吃的是简单的方便面。可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毫无怨言。一同执勤党员叔叔满怀深情的告诉我说:"到了危难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共产党员。"我有些泪目,抬起头,眼前飘扬着的是鲜红的党旗。那一刻我对党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和更深刻的认识。 

    

  抗疫战线不仅有党员的无私奉献,还有着老百姓的理解支持。我们执勤人员所用的口罩和酒精消毒液,大都来自群众们自发的捐赠。我看到当地的贫困户为执勤人员送来暖心的饺子和小米粥。也了解到到暖心的红衣女子在村委留下茶叶和冰糖后默默离去的故事。老百姓的支持温暖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更热情地坚守在执勤的岗位上,和党员们一起为村民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亲人般的关怀 

  志愿活动的第二站是龙山街道前东葛村。这个村庄前期为了防控疫情,严格把控村民出入。然而考虑到控制人员出入可能会导致的缺水缺菜问题,村书记自掏腰包为村民准备了蔬菜。每家每户一箱蔬菜,加起来有几百箱。我们当天的任务就是帮助村委把蔬菜分发到各家村民手中。村民拿到菜后纷纷表示感谢,大叔接到蔬菜时爽朗的笑声让我心里暖暖的。 

  在分发蔬菜的时候,一位大哥热泪盈眶地说:"真没想到,这个时候,你们不仅没把我们当外人,还把我们当亲人一样!没回家过年,我不后悔!"原来这个大哥是外来的租房户,一箱蔬菜让他感受到了被当做家人的温暖。和我一起送菜的是一位村民志愿者,他告诉我说在家里就是躺沙发看电视,为村民们服务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另外为保障村民的饮水,支部书记还联系了本地的供水厂家,将大桶水送到村口,每桶水都贴上标签,标注好户主的姓名,由我们志愿者们他们送到家门口。我们就是快递员,百姓下单,我们送货。这些细化的举措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做到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狙击战。 

  在这些天的志愿活动中,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在一线的坚守。都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他们的无私奉献深深的感染着我,更让我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组织的信念。我愿意通过自身努力向它靠拢,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