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小菌菇”撑开“致富伞”

2021-10-11 09: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1日讯(记者 刘明明)食用菌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新区因地制宜、持续壮大食用菌产业,依托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两大推力,引导食用菌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使其成为全区特色产业新名片、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田”。

  宽敞整洁的厂房、轰鸣运转的机器、专业化的操作,近日,记者来到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绿色家园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如果不是看到一根根菌棒上悄悄探出的平菇“脑袋”,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基地,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生产”蘑菇,让记者大开眼界。

  绿色家园平菇生产基地负责人王春铭告诉记者:“像这样大小的一个菌包,两潮的产量大概在一斤二两左右,一个立体车间,亩产的效益是普通大棚的六十倍左右。”

  比起传统大棚种植,工厂化、立体化的种植模式除了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由于采用标准化、精细化的技术手段,还能有效解决平菇种植生产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保证全年每天都有高品质蘑菇产出。

  “目前这个基地是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平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由于它的恒温恒湿的效果,能给平菇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生长环境,品质上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恒温恒湿,是克服了夏天由于高温不能产出高品质平菇的这种弊端。”王春铭说道。

  目前基地生产的平菇供不应求,菌菇市场需求巨大。因此,新区掀起了发展食用菌的热潮。尤其是大村镇采取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和科技化服务等措施,推广“龙头+合作社+园区+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引进培育绿色家园、汉森等7家龙头菌企,共占地1200余亩,建设食用菌种植棚1800余个,全镇年菌棒保有量800-1200万棒、年产菌菇3000余吨,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带动劳动力1800余人,改变最初的个别农户种植、单一菌种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由单一种植到规模产业化的量变。

  青岛市汉森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月华向记者介绍:“现如今每棚的产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一个棚大约产三千斤左右,两万多块钱,整体销售在青岛区域,有一部分流向外地,供不应求。”

  同时,当地农业部门还不断推进品牌赋值,实现了产业由规模驱动向品牌驱动的提质增效,注册“汉之林”“藏马山”等食用菌商标十几个,“大村香菇”“大村黑木耳”获首批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大村香菇”荣获“中国好香菇”“瑯琊榜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

  “大村香菇获得了琅琊榜区公益品牌以后,等于给我们贴一块金字招牌,使我们更有信心去发展。”丁月华说道。

  食用菌产业也成为当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正积极打造集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有机肥生产、绿色种植、科研研发、深加工及批发市场于一体的食用菌循环全产业链条,积极建设珍稀食用菌实验基地,不断推进食用菌向集约化产业发展,让一朵朵小小的食用菌,撑开一把把“致富伞”,让千千万万个菇棚和厂房,拼就出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的最美版图。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