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商银行践行地方法人银行担当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2023-06-28 13:00:3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28日讯 地方法人银行与政策性、大中型银行共同构成相互补充、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最佳印证。

  很显然,这种评价对青岛农商银行而言,恰如其分。

  当前,青岛农商行立足区域实际和自身特点,提出了“一年固本强基、两年整体提升、三年塑成标杆”的“三年三步走”战略规划,在战略方向上更加强调回归本源,更加注重支农支小和深耕本土,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创新,存款、贷款、国际结算量、资产质量、净利润、拨备覆盖率等多项指标持续保持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前列,成为山东省系统性重要法人银行。

  经过了2022年的战略重塑和业务结构调整,今年以来,一个韧性成长、深耕本土、回归本源的青岛农商银行身影日渐清晰。

  数字为证。

  2023年一季度,青岛农商银行实现营收26.72亿元,同比上涨7.23%,增幅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第13位。归母净利润为9.94亿元,同比上涨5.58%,增幅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第25位。

  资产等业务规模也在稳步向前。截至今年3月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达到4632.46亿元,相比较2022年年末同比上涨6.54%,增幅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第10位。

  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即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呈现出一降一升的态势,同样体现了青岛农银商行今年一季度业绩的质效双升。

  更为可圈可点的是,近一年多来,青岛农商银行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守定位,专注主业,不断践行地方法人银行责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度与深度,2023年一季度纳税金额稳居全市金融企业第一位,对青岛市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持续彰显。

  正如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王锡峰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农商行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有着与中小企业相互成就、与地方经济相融共生的紧密联系和历史血脉,每一步的成长跨越都与青岛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乡村振兴的“实干之力”

  5月,由《金融时报》主办的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榜单揭晓,青岛农商银行获评“年度最佳服务乡村振兴银行”。6月,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面向全省开展的“山东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中,青岛农商银行创新产品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成功入选……

  一次次地获奖,意味着青岛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打造“服务‘三农’主办银行”的努力被监管部门和权威媒体认可与肯定。

  2022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头下擘画了新的发展蓝图,其中就包括打造完善而又坚实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系。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65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16.3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为22.46%;涉农贷款余额占全市的13.35%,持续位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名。

  致力于推动构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新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是青岛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特色之一。

  一方面,青岛农商银行通过主动对接市组织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青岛全市组织实施“百名金融助理服务乡村振兴工程”,采取联建共建、驻点服务、金融宣讲、专题培训、走访慰问、爱心捐助等重点措施,全面对接乡村振兴工作队,构建形成“党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

  “整村授信”,是青岛农商银行响应政策号召,在涉农贷款方面的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信贷服务覆盖面。其中,该行重点围绕青岛十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开展集中授信,加大对市农业农村部门创建七大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的金融支持。

  截至2023年3月末,青岛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村居已接近2000个,覆盖总人数达到102万人,实现用信户数1.72万户,用信金额超过75亿元,显著扩大了普惠金融覆盖面。

  精准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青岛农商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走出的另一条新路。该行建立了827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对全市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一对一”名单制金融服务。

  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8.36亿元。有力的金融支持,为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活水,也为全市农业经济发展树立了典型,促进了乡村致富模式的快速复制推广。

  普惠金融的“担当之力”

  6月27日是第七个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

  对青岛而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青岛民营和中小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青岛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的投资,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和企业数量。

  一直以来,从各级政府到监管部门,都把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视作地方法人银行稳健运行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

  呼应城市之策与监管导向,青岛农商银行坚守定位、专注主业、深耕本地市场,扎实打造“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模式,不但探索出了很多特色、有成效的做法,也为自身优化业务结构、厚植发展土壤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成为青岛上万家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实金融“后盾”。

  今年初,青岛农商银行在对城阳蔬菜批发市场调研走访时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复苏活跃,不少商户在为加大水产备货的资金发愁。该行立即派出客户经理到市场调查商户对资金的需求,为急需资金的商户办理贷款手续,凭借高效的贷款审批效率,第二天就让贷款资金顺利到账。

  为更好地服务于类似于水产商户这样的“小老板”,青岛农商银行搭建了庞大、便利的金融服务体系。在青岛全市布设了352个银行网点、1700多个“政银互联e站通”服务点,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2000多个服务站点,保障了普惠金融服务第一时间送达到县域、街道、乡镇、村庄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搭建起了全市金融企业中服务小微经济覆盖面最广的金融网络。这当中,充满了为城为民的情怀。

  不止于此,青岛农商银行在对接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助企惠商、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方面下了大功夫。

  今年2月,青岛农商银行与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政银携手益小微”系列活动,推出了“益小微税e贷”“益小微专精特新贷”等多款专属信贷产品,计划全年走访个体工商户一万户、小微企业一千户、重点企业一百户,提供不低于50亿元授信额度。

  该行还积极参加青岛市科技局、民营经济发展局举办的银企对接活动,全力对接平台推荐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让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府贴息等惠企政策。

  截至3月末,该行信贷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1100多家,较年初新增近300家,贷款余额78亿元,以实际行动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6月,该行连续第9次被监管部门评选为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近日又以第1名的成绩被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评选为2022年度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先进单位。

  加速智能化转型的“数字力”

  面对数字时代宏观政策层面的积极引领、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答题”。

  围绕数字化转型,青岛农商银行制定了清晰、全面、可执行的“12361”三年转型实施战略,致力于将青岛农商银行打造成为上市数智银行、生态银行、绿色银行,成为全国农商银行数智赋能标杆。

  日前,青岛农商银行成功用“芯养贷”为青岛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700万元,一举打破了养殖户传统可抵押资产少、第三方担保难、资产处置难等融资难题。这是该行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专门面向养殖企业推出的以养殖活体为抵押物的新型农业抵押贷款,不仅有效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贷后检查效率,在助力畜牧养殖业数字化发展上也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青岛农商银行还计划进一步充实“芯养贷”的活体质押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针对种植业的“芯植贷”,让经济作物变成资产作物,扩大普惠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范围,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转型推进过程中,青岛农商银行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服务模式创新、场景化创新、风控模型创新等。4月,该行上线视频银行,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实现部分柜面业务的远程办理,缩短了金融服务距离,让更多客户能够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以责任持续有力守护,用行动书写金融担当。

  “未来,青农商行将一如既往地聚焦三农、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持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细分产业场景研究,围绕三农、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链、生态圈、产业集群,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积极探索打造多方介入、多方共赢的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青农商行样板’”。王锡峰表示。

  践行法人银行担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新动能,青岛农商银行值得期待。(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孙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