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 崂山区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2019-04-04 14: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鲁网青岛4月4日讯(记者 刘亮亮)记者从崂山区获悉,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全面启动博士后人员引进培养工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仪式于4月3日在崂山区举行。

  据悉,这是崂山区继青岛高科园、汉缆集团、蔚蓝生物、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之后的又一家企业获批国家级顶尖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崂山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流动站27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累计接收进站博士后人员超过1200人,吸引一大批涉蓝涉海科技人员在崂山区创新创业发展。

入站导师向博士后发放证书。

  近年来,崂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打造智慧产业、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产业“六条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重点引进具有产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链条价值的项目,做到每个产业都有1名以上院士领衔源头创新、1个以上龙头企业支撑带动,目前已聚集上述“六大领域”企业1000多家,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崂山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出台微电子产业、先进制造业等12个“一业一策”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人才新政22条”、“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等11个人才专项计划,特别是依托区内的科创、金融等资源优势,制定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发展15条,出台山东省首个直接股权投资办法,搭建起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崂山,人才有着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创新有着突破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观中科曙光展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崂山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她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和传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要素集聚是这个区域的重要特征。2002年10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区域性博士后创新平台载体,由此拉开崂山区博士后工作序幕。2005年青岛高科园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探索出政府引导、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015年11月,成功举办中国博士后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术论坛并共同启动中国青岛“海洋+”创新创业大赛,着力引进了孙威、王立斌等一批涉蓝涉海领域博士后人才和团队。目前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已设立博益特生物、世展科技、信得药业、特锐德、华仁药业5家博士后工作分站,累计共招收博士后人员129人,目前在站人员43人,发放省市博士后各类资助奖励资金1489.5万元。截至目前,崂山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流动站27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累计接收进站博士后人员超过1200人,吸引一大批涉蓝涉海科技人员在崂山区创新创业发展。

  2017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落户崂山,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成功引进中科院EDA中心,成立中科曙光大学,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崂山产业创新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微电子等高端信息产业在崂山区快速聚集,助力了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微电子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崂山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7年,崂山区提出打造青岛“芯谷”的目标,充分依托崂山高端人才集聚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科技金融服务优势,在全省抢先布局、率先发力,成为省市微电子产业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重要一极。2018年,崂山区高标准建成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打造了微电子大厦等高端产业载体,为微电子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6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目前,已集聚中科院青岛EDA中心、先进封装技术公共服务中心、磁传感芯片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项目38个、占青岛市的半数以上,正加速成长为中国北部沿海微电子产业研发高地。

  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崂山助力青岛“双招双引”攻势行动、打造微电子产业生态的又一战略之举。崂山区副区长李鸿雁介绍,中科曙光有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有中科院系强大的人才资本和研发实力,我们相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国家级顶尖创新平台,必将为崂山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破解更多微电子领域技术难题,必将为崂山打造青岛“芯谷”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创新支撑。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