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也得带点儿市井气

2019-09-17 20:43:00 来源: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7日讯 啥叫市井气?不是肮乱差,也不分高低档,而是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的市民文化。

  城市生活需要人间烟火,夜经济也需要带点儿市井气。

  在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晚上7点,饥肠辘辘的涛君跑到位于台柳路的万科中心吃麻辣烫,刚下筷子没多久,听到外面响起了自弹自唱的歌声。好奇心重的涛君端起碗,坐到室外的位置,看见不远处的舞台上,一个微胖的年轻男歌手正在抱着吉他唱自己写的歌,观众就是周围的食客。被黄焖鸡、麻辣烫、排骨米饭包围的年轻歌手,就在这个市井气十足的地方,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一问饭店老板才得知,有人来唱歌,已经是常态。

  涛君听着歌,一碗不多的麻辣烫“拖拖拉拉”吃了快一个小时,中间还去旁边店里买了杯饮料。要知道涛君的原计划是二十分钟吃完回家,结果被这个歌手“拖”住了,还多买了一杯饮料。

  这算不算是拉动了一下夜经济?

  在青岛今年提出着力发展夜经济之时,涛君也曾经怀疑过酒吧街、驻唱歌手能在青岛生存多久。但涛君也确实没想到,台柳路的夜经济这么快就与市井生活融为一体了,在酒吧街上没感受到的夜经济生命力,涛君竟然在这个被黄焖鸡和麻辣烫包围的歌手身上感受到了。

  这可能是因为涛君本身不是个“洋气”人,所以感受不到酒吧街的魅力;但也可能是台柳路的夜经济正在与市民生活相融合,恰好被涛君感知到了。

  到底什么样的业态才能真正拉动夜经济?

  或许就是这些与大多数市民生活能够融为一体的市井业态,才能真正让更多人在夜间走出家门。

  以前在武汉读书时,涛君经常去广埠屯一带,那里就有很多歌手喜欢聚集在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的广场上,架起音箱自弹自唱。

  涛君也曾经跟其中几位歌手聊过,对于他们来说,在广场上弹唱不为了赚钱,因为根本也挣不到钱。他们有的是来练胆儿的,为的是能在酒吧、音乐节等场合能更自如地面对观众;有的是为了自我推销,随身书包里全都是自己录制的CD,10元一张卖给有兴趣的人,聊高兴了白送也无所谓,只希望能遇上伯乐;还有的就是附近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纯粹就是为了在人前展示自己的音乐审美……

  但对市民来说,这里就成了一个夜间遛弯儿的热闹去处,走累了听听歌甚是惬意,甚至还有人成了某位歌手的粉丝,天天晚上来这儿捧场。聚集的市民多了,自有嗅觉敏锐的商家跟进,歌手们演出场地周边就是周黑鸭、麦当劳甜品站、臭豆腐摊、二手书摊、热干面摊……直到夜里十一二点,依旧是一片热闹景象。

  而青岛台柳路上的这位歌手,就让涛君想起了在武汉的这段时光。但很可惜的是,即便是热闹的新都心,晚上9点半以后也开始冷清了,夜经济的持续时间还是太短。

  其实仔细回想,那些夜间热热闹闹的南方城市,夜经济的支撑主体都是本地人,业态也并非都是酒吧、夜店之类的高消费场所。今年中秋假期的前一天,涛君就在深圳出差,见识到了深圳的市井夜生活。

  由于工作安排比较紧凑,涛君直到晚上10点半,才在华强北的一个粥店吃完饭。走出门来,街上热闹依旧,不仅是年轻人,老人和小孩也都在外面吃喝玩乐。路边的饭店、超市、水果店、服装店,就连换锁配钥匙的小摊都照常开张,与青岛晚上七八点的街景一模一样。

 

  涛君不禁心生感慨,夜经济是经济业态,也是生活状态。丰富的业态让大家晚上有事可干,夜间出门的生活习惯让各种业态有钱可赚。

  知道了台柳路晚上有人唱歌,涛君确实想以后多去听听;与涛君一样想法的人多了,搞不好会吸引更多歌手到台柳路献艺;歌手和观众都多了,估计周边店铺的买卖能再好一点;买卖更好了,为了多赚点钱,是不是会晚关门一会儿呢?

  不过也得承认,大多数青岛市民的夜生活习惯并没有形成,大多数区域到了深夜依旧是“无事可干”的状态。在涛君看来,要发展青岛的夜经济,培养本地市民的夜生活习惯,重要性似乎不亚于打造夜间的旅游景点。

  因此能不能让更多市民聚集的生活区,能像台柳路这样,在普普通通的晚上,能有普普通通的歌手,唱几首普普通通的歌,不在乎格调有多高,也不在于利润有多好,其实就是为了向市民发出邀请:“晚上来听一会儿吧?”

  听的久了,是不是就饿了?渴了?想吃零嘴了?

  这不买卖就来了嘛。只要晚上出门有事可干,不愿意宅在家里的肯定大有人在,夜生活的习惯有了,夜经济的市场基础也就有了。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需要的正是这种没有那么多仪式感、没有那么多设计感、散发着浓郁市井气息的夜生活,水果店、服装店、拉面店、便利店……都是夜经济,都是夜生活。(来源: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