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难外出,垃圾一样能分类!城阳为社区精细化防控“打样”

2020-02-13 11: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3日讯(记者 孙晓文 通讯员 苟小妹) “大家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社区会按时供菜上门。”2月10日中午,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后楼社区广场,网格员张秀云正和两个志愿者忙着整理地上的一棵棵大白菜。社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一系列措施细之又细,就连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会得到的及时的分类处置。

  消毒+密封+分类,“关键一步”走得有力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使用过的口罩、隔离人员生活垃圾都可能携带病毒,存在感染风险,生活的垃圾处理成为“关键一步”。在西后楼社区,这一步走的格外有力。

  2011年底,西后楼社区完成旧村改造,1400多位居民住进现代化的住宅小区。环境整洁、绿化率高的小区,也吸引了很多新市民。2019年8月25日,西后楼社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住宅小区里撤掉了垃圾桶,设置了7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位有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科学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居民们早已经习惯了一早一晚将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

  王才纯是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社区阳光健身中心门前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由他负责。按照社区的规定,他会在6时30分至9时、18时至19时30分值守这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疫情期间,王才纯的工作更加细致。

  “提前15分钟就到点上。社区给配备了消毒水,我对每一份垃圾进行消毒,再让居民投放。”王才纯说,等到垃圾全部清运走之后,社区会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消杀。

废旧口罩收集点

  疫情防控面前,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强调再强调。社区高度重视口罩使用后的“二次传播”问题,紧急配置了废旧口罩收集箱。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劝导下,居民们高度配合,会将口罩单独分为一类,投放到箱中,做到单独收集、单独处置。

  隔离人员不能出门,垃圾如何分类处置?“隔离之前,社区将爱心人士捐赠的密封垃圾袋分发给他们,另外配发了消毒液。隔离人员将垃圾自行消毒后,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放置于密封垃圾袋中。网格员会定期上门帮其拿走。”王才纯介绍说。

  百合花送上门,闷在家里心不烦

  上午10时,社区的30名网格员忙活开了。社区居民纪意佳给社区捐赠了2400斤裙带菜,再加上社区给每户家庭准备的大白菜,当天要分发到户的物资堆成了小山。

  “按户分好份,通知他们下楼拿。遇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隔离人员,我们就送到门。”网格员张秀云说。

  从1月23日起,西后楼社区就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社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来往人员一律登记、测温。“网格员们天天和居民打交道,对自己网格内的情况掌握的清楚、及时。谁家有孩子在外地上学,谁家的房子租给外地人了……网格员们心里都有本清楚账。”西后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全合介绍,得益于成熟的网格员队伍,社区很快就完成了重点人员的排查,第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各项防控措施也有针对性的展开。

  考虑到居民外出购买生活物资会有不便,社区定时发放蔬菜。“大家闷在家里心情难免烦躁,社区多次送将百合花上门。浓郁的香气飘荡在家中,让人心神一振。对于隔离人员来说,花香也能帮他们缓解焦虑的情绪。”张秀云说。

  一个门岗10个人,家家都想护家园

  中午,一辆鲁V牌照的私家车停在住宅小区的西门,一户回潍坊老家过年的居民返回社区。四个值守人员立即赶了上来,测温、登记、车辆消毒,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而此时,另有值守人员拦住了一个外卖小哥,安排他将外卖放到指定地点。

  记者数了一下,尽管已到午饭时间,现场仍有十人值守,就算同时有多人多车进入住宅小区,人手也不会捉襟见肘。“值守人员分三班,确保24小时岗上均有人。这其中,有街道办下派到一线的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员工,志愿者也是一支主力军。”王全合介绍说,社区有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分成平安、维修、医疗、居家养老等小组,每周开展活动。疫情防控战刚一打响,志愿者们就纷纷请战,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

  今年62岁的刘长谊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由于年龄缘故,刘长谊被安排为流动岗哨。“每天到社区的其他几个出入口去看看,以防有人破坏隔离物进入,也防备有人隔着围墙传递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刘长谊老家在长春,并非是土生土长的西后楼人。“我和老伴搬到这里已有五年,从第三年开始,我俩都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这次疫情防控战,老伴在家看孩子不能参加,还一个劲叮嘱我要守土有责。”刘长谊说。

  当被问及为何要当志愿者时,刘长谊的声音一度哽咽,“西后楼没把我们当外人,拿着真心对待我们这些新市民,我们早就把自己当成西后楼的一分子。疫情来势汹汹,西后楼人更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守护这个阳光家园。”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