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名抗日英雄要拍成电影!明年清明公映

2020-09-20 06: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9日讯 9月19日上午,以青岛籍优秀共产党员、红色作家、抗日英雄、著名革命烈士周浩然为原型的院线电影《我是周浩然》在即墨周浩然文化园荣耀开机。

  青岛红影时代影视传媒公司联手国家行政学院欣正红影文化传媒公司,以青岛红色作家、抗日英雄、著名革命烈士周浩然为原型,拍摄电影《我是周浩然》,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我是周浩然》电影开机,体现了青岛电影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讴歌英雄、传播正能量的光荣使命。

  本电影取材青岛红色革命题材,由青岛公司报备立项,编剧曲直是青岛籍作家,片中主演张卫、黄港是青岛著名演员,客居青岛的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将军题写片名,拍摄大部分在青岛取景,大量本地群演和工作人员,首映式也将安排在青岛举行,可以说是一部高度体现青岛元素的“青岛电影”。实力派导演李连军,著名美术指导高洪祥,著名制片人冯建发,青年实力派演员王海祥、魏子涵、迟漠寒一等青年才俊激情加盟,为打造红色电影新经典奠定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据介绍,电影《我是周浩然》是“红影计划”主题日定档影片,2021年清明节红影院线首映,随后各大商业院线公映,央视电影频道播映。中国电影家协会少儿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欣正红影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红影计划”负责人阎宇,山东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李超,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宫传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宣传部部长张海波,青岛市周浩然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周法廉、会长傅清沛等领导、专家、嘉宾莅临《我是周浩然》电影开机仪式。

  周浩然:牺牲时年仅24岁

  周浩然(1915~1939),原名周世超,即墨县东瓦戈庄(今属段泊岚镇)人。10岁时,到青岛读书。在青岛市立中学国文教员胡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

  1933年上半年,日军占领榆关,北平形势危急,周浩然由上海辗转返回青岛。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河山,他心情十分沉闷。是年夏天,他参加青岛“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汽笛》,先后以觉民、明、心影等笔名发表了《当》、《两种不同的人物》、《又是黄花遍地时节》、《为了这个》、《生活》等几十篇杂文,同时翻译了日本山村雄本的《一日间》。《汽笛》的出版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激怒了国民党青岛当局。1933年秋,汽笛社成员姜宏、于令非遭逮捕,周浩然和于敏道被通缉,《汽笛》文艺社被查封,他只好重返北平大同中学读书。

  1934年春,周浩然因患急性肺炎再次辍学回到即墨。1935年5月,周浩然到《新青岛报》编辑部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化名周家美。他以梦熊、猛士等十几个笔名,在青岛各报上连续发表了《星》、《法租界的惨案》、《答唐泉东》、《给青年作家》、《关于文艺》、《漫谈文艺》等杂文和文学评论文章。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的生命不值钱,中国善良的劳工群众们只好给帝国主义任性的枪杀,开他们的心,做他们活动的枪靶。不悉政府将怎样解决这事情……”他在《漫谈文艺》一文中,就文艺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真善美等问题,发表观点鲜明的论述。正因为这样,《新青岛报》受到国民党青岛当局的警告,他只好辞去编辑职务,另谋新生。1936年3月,入山东大学旁听。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周浩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毅然弃学回乡,在即墨县瓦戈庄一带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深入集市、学校、街头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0月,他以强身健体为号召成立了“瓦戈庄国术训练所”,组织青壮年民众学习武术。接着,以训练所学员为骨干,成立“抗日义勇军”。他亲自制定了义勇军游击队行动准则,明确规定“对内联络同志,保卫地方;对外联合各团体以抗暴日,期于打倒帝国主义,复兴中华民族为宗旨”。1938年3月9日,驻青岛日军开赴莱阳进行“扫荡”,抗日义勇军和国民党地方武装联合于集旺疃伏击日军,给日军以重创。

  1939年2月,周浩然赴抗日军政干校山东分校学习,任军事班班长。不久,由副校长徐源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派周浩然来即墨任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当时县委组建不久,斗争形势又很严峻,他被分配到九区一带开展工作,在白色恐怖下,经常以串亲访友为掩护到各村发动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9月,周浩然到西尖庄活动时,被叛军姚士吾部秘密杀害。时年24岁。

  周浩然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即墨刘家庄西南1.5公里西尖庄村东侧(烈士殉难处)。纪念馆南北长90米,东西宽80米,建有纪念馆、烈士事迹展厅、纪念碑亭、烈士雕像、烈士经典睿语纪念壁、周浩然烈士牺牲前会议旧址等等。(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