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青岛市织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发放救助供养金1.7亿元

2021-04-01 17:1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日讯(记者 祁琳)4月1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系列发布会第八场,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

  2020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万户、8.9万人,发放低保金7.4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1万户、1.2万人,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1.7亿元;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0860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789万元。全市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纳入低保特困的11230人,占比达45%,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扩大范围、完善制度,夯实兜底扶贫基础

  扩大救助范围。完善了《青岛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把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在2020年,三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的年救助金额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重大生活困难,按照“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救助额度;建立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后补手续。

  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确保救助政策落实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市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三清”“五有”标准,提高照料护理水平。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加大督导力度。多次组织“四不两直”一线调研督导,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听取困难群众意见,了解基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指导及时督促整改。

  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拓展救助服务内容

  实施放管服改革,提高救助效能。在全市推行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程序,低保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减少到20个工作日;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与18个部门38项数据联网核查,提高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精准度。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救助及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驻村包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熟悉民情的优势,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创新救助服务内容,提升扶贫效果。探索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资源连接等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