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 城市幸福感持续提升

2022-04-06 14:43: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6日讯 (记者 郭念礼 实习记者 李晓萌)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绘就国土空间新蓝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用丰硕成果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坚持总体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宏图,也是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的龙头。青岛市牢牢把握、遵循湾区大都市发展规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化顶层设计,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勇担“一带一路”、军民融合、新旧动能转换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战略使命,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编制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全面论证城市发展目标、性质定位和核心功能。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完成两轮“三区三线”试划工作,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构建起全域层面侧重底线约束和空间管控,中心城区侧重产业布局、设施配套、风貌塑造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即墨、城阳、崂山、西海岸等市辖区,胶州、平度、莱西等县级市以及姜山、南村、河头店等36个镇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为青岛市全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规划指引和实践指导。

  深钻细研专项规划,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岛市用细心、专心和耐心打磨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城市宜居性,通过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青岛市连续多年当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直以来,青岛市高度重视城市风貌保护,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统筹推进保护和发展。为全面守护好青岛人民引以为傲的城市风貌,青岛市编制《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风貌管控体系,整体保护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在复兴并展示独具魅力青岛老城的同时,传承优秀的城市营建思想,塑造具备青岛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新城区。《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新增2000余项保护要素,优化保护利用体系,划定保护界线,在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更好地指导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青岛万国建筑博览区规划》《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等规划系统展示万国建筑特色,整体提升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城市品质。其中,特别将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作为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锚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坐标定位,全力复兴西部老城区,着力推动经济繁荣。相关规划已有序指导中山路、四方路、馆陶路等街区约10万平方米保护建筑的修缮和更新工作,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激发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品质。

  城市综合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青岛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日益完善。立足“双循环”发展格局,锚定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总目标,完成了《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明确“1+4+6”的综合交通目标体系,有力推动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对外交通方面,加快推动新机场高速公路二期、济青中线、董明高速、莱荣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全力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构筑起以青岛为龙头引领的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网,构建半岛城市群一小时交通圈。对内交通方面,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编制《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东岸城区道路网规划及近期建设实施方案》等,构建了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外衔接的一体化道路网络,推动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安顺路打通工程、辽阳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及地铁线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极大提高了交通出行效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直接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近年来,青岛市坚持用“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编制完成《青岛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修编》,提出“规模调控、圈层布局,方式多样、严格控制,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综合治理思路,多方式挖潜增加供给,构筑合理的停车供应体系。近期(2022年)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83处,公共停车泊位约2.2万个;远期(2035年)规划公共停车场868处,公共停车泊位约19万个。同时,发布《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优化调整停车配套标准,对青岛市老城区和住宅、医院、学校等热点区域优化停车配套指标,满足居民生活实际需求,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青岛市启动《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借鉴雄安新区、上海等地区先进经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推动形成“轨道交通引领、节点建设突出、地上地下互联”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布局。正在开展的五四广场周边区域、金家岭、青岛北站等27处重点开发区域和重庆路、黑龙江路等23条地下道路的规划方案设计,统筹协调地铁、地下道路、交通枢纽、停车场、市政厂站、重点商务区等地下空间建设,促进地下空间系统高效复合开发利用,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停车、用地、环境、安全等发展压力。《青岛市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借鉴全球典型城市TOD案例,围绕规划引导、产业策划、开发运营、政策制定等关键环节,提出青岛市TOD综合开发顶层设计,对266个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结合站点进行综合开发的108个片区,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价值,推动城市品质持续改善提升。

 编制实用性详细规划,科学有序指引城市全面发展

  为统筹城乡科学、协调、全面发展,青岛市有序编制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和村庄两个区域发展的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管理与建设的主要依据和核心引导,指导着城市规划的具体工作。为规范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综合考虑行政边界、地理界线、城市功能关联性、适度空间规模等因素,将中心城区划分为81个控规片区,按照“片区-单元-(街坊)地块”三个层级创新性编制控制性规划成果,不断提高控规管控效率和质量。目前,中心城区76个片区控规成果获批,其余片区均已完成成果草案,实现了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只有找到乡村发展路子,才能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为建设“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的美丽宜居新乡村,按照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功能分区,明确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思路,青岛市完成31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全市1566个网格村,规范引导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风貌保护。其中,即墨百里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