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青看两会|科技创新,除了奖补,青岛还准备这么干

2022-04-17 22:10:5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7日讯(记者 尤奕钧)4月15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赵豪志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青岛市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两会中,许多代表纷纷提报关于科技引领发展的提案。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天传表示,将“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强化科技金融结合,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更多科技型产业到高新区集聚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秦军表示,将“推广‘云上研发中心’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培育更多的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聚焦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青岛应当如何发力?

  创新平台能级,对标国际科技前沿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21》榜单,青岛前进16位,升至全球第53、全国第10,连续两年成为全国进步最快城市。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青岛位列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第10、较上年前进5位,进入了全国科技创新引力排名的“头部梯队”。可见,青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的不懈努力。

  引进中科院理化所建设未来大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工程院在智能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领域合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国家级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创新园;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连续两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纵观五年来科技创新发展,青岛市立足智能制造、高速列车、脑科学、纳米技术与材料、深空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产业,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成果丰硕。

  2022年第一季度,华人运通总部落户青岛,打造全球研发技术中心;125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集中开工,总投资889.7亿元,涉及智能制造、总部经济、海洋生物、基础设施建设、航天等重点领域。今年,青岛市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抢抓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机遇,争创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对标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支持歌尔争创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在青设立科技研发机构。

 科技资金助力,鼓励企业自身创新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愈发重视以科技资金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21年底,在青岛市科技创新大会上,青岛市科技局发布了《青岛市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市将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8项举措,鼓励以高企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头部梯队”提速发展;实施高企育苗工程,对有成长性的入库企业,市、区(市)两级给予最高10万元奖补。每年遴选不超过300家认定为市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100家,每家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

  两会前,青岛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前下达了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支持资金,全部为科技型企业奖补政策兑现资金,总额超3.57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1680余家。

  今年,青岛市将继续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雏鹰企业300家、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培育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研发机构700家以上。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企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完善首台套(首版次)政策体系,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人才赋能,共建良好创新生态

  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竞争力较强城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试点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并通过投融资政策扶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保障人才创业后能实现信息交流、创新孵化、创新转型、成果转化等系列成长,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完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和项目经费“包干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挥科创母基金和各类基金作用,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力度。

  展望2022,青岛市将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新时代中迈出坚实步伐。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