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规划先行 蓝村镇擦亮“陆港新城”金名片

2019-06-30 20: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青岛6月30日讯(记者 刘川宁)曾经的即墨蓝村镇,给人们印象最深地是“蓝村火车站”、“蓝村皮鞋”等传统产业;而如今一提到蓝村镇,“陆港新城”、“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定位成了它新的代名词。打造国内首家“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体系、3.6万平方米的跨境电商小镇正式开镇、十个投资过百亿的产业项目花落蓝村……这些成绩地取得,都离不开“党建+规划”的根本性引领作用。

  蓝图绘就高精尖 陆港新城旧貌焕新颜

  2017年上半年,国际陆港管委、蓝村镇党委确定了“党建+规划”引领的发展思路,将国际陆港和跨境电商小镇纳入大蓝村发展规划,并邀请国内一流规划单位进行高标准、前瞻性、引领性设计,为陆港蓝村的发展绘就科学的发展蓝图。经过两年地加速推进,逐渐形成轨道交通配套产业、港口经济、跨境电商产业、智慧物流产业、新材料产业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同时以国际陆港为龙头,构建国内首家公路港、铁路港、海港、空港“四港联动”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体系,建设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宜业宜居、产城融合发展的“陆港新城”。

  规划之后抓落实。“大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我们投资1.2亿元建设科创服务中心,让隐形冠军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含金量。”据周遵贤介绍,蓝村镇在坚持项目“提质增效”的同时,也着重盘活闲置资产,灵活采取陆港收购、项目嫁接、扶持发展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2018年累计盘活达美精密、亿达利鞋业、江大饲料等11宗300余亩闲置土地。

  基层党建出实绩 浇灌陆港新城“开花结果”

  2018年以来,蓝村镇坚持问题导向,以机关党组织优化、农村党员管理提升、农村优秀青年选拔培养、社区党委服务提升、村务管理规范提升这“五项工程”夯实党建根基。同时探索建立“党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退役军人服务”“普法调解”“综合治理”的“1+4”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城后社区党委和王演庄社区党委两个特色党建阵地,打出了一套基层党建的组合拳。在党建红色引领下,沿三城路生态长廊布局了轨道交通、王演庄精品采摘、马家屯羊肚菌、蓝村大米等七大金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在蓝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庆余屯社区多年没有集体收入的马家屯村,引进青岛大地之星生态园,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高效农业项目后,以转包倒租的形式流转土地350亩,高标准建设大棚260座,产值超过550万元,改变村民“土里刨食”收入低的实际,群众就业致富路径更加丰富。

  在党建阵地打造方面,蓝村镇改扩建20个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前白塔等3处党建主题公园;打造雪达集团等3个非公党建示范点;创建王演庄社区党委为青岛市级示范点,其他7个社区党委同步开展社区党委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组织体系、人员架构、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权力清单、便民清单等工作,继续深入研究权力下放、服务下沉的具体事项。实行村庄吹哨干部报到等制度,相关部门、站所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社区干部每日上午到村办公,天天与群众见面,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同时,为方便群众监督,相关的工作制度、服务流程、工作人员去向等图牌全部安装上墙。

  全面提升再出发 “大党建”格局淬炼“蓝村模式”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2019年,蓝村镇以“基层班子全面提升年”为契机再出发。树立“大党建”工作思路,构建“1+3+5”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建强一个阵地、强化三支队伍、抓实五项举措,以“党建+”模式引领各项工作,打造党建促发展的“蓝村模式”。首先建强“1”个阵地。推动社区党委人、财、物、权、责深度下沉,激发社区党委工作活力。其次,锻造“3”支队伍。加强支部书记、党员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抓实“五”项举措包括主题党日凝聚党员、党建考核提升工作、评议考察约束干部、强弱帮扶补齐短板和职能延伸服务群众。原来的范沟疃村是蓝村镇的“问题村”,村庄党员比较涣散,政治意识、规矩意识不强,党员大会迟到早退家常便饭,经常开着会就争吵起来。镇党委安排了稻香社区党委副书记、稻香村党支部书记姜显臣区分管范沟疃村工作,首先从严肃纪律开始,迟到的、早退的、开会接电话的统统写检查。现在,村庄参会率64.8%升至88%。同时全镇下放20项便民服务清单,一次办好成为现实;实行村庄吹哨干部报到制度,相关部门、站所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社区干部每日上午到村办公,天天与群众见面,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群众和谐融洽、同频共振。

  优化民生服务永无终点 环境宜居人更美

  在完善服务配套方面,社区党委配置便民服务大厅,事务咨询中心和矛盾调解中心,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一系列社区工作制度,保证群众反映事事有回响,件件有回音。为每个村庄配备“智能公章机”,在全区首推“互联网+”村庄公章管理服务模式,群众盖章“一次办好”,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同时入选山东省改革经典案例。在打造宜居环境方面,蓝村镇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城七路、振兴路大中修等道路提升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19.5公里铁路两侧进行高标准清理和绿化。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移风易俗工作结合,投资4700余万元对朱家官庄等5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完成11个青岛市级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任务,超前完成5315座改厕任务,经过三年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全镇卫生厕所全覆盖。

  民生保障方面,蓝村镇提高教育医疗水平,投资1900余万元新建9处塑胶操场、5处标准化学校食堂,对所有学校球场进行硬化,实现全镇学校塑胶操场和食堂全覆盖,改善教育条件;加强医疗服务,投资860余万元新建中心卫生室4处,在北泉村率先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利用家庭医生等平台做好医疗大数据分析,当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镇内马家屯、小埠后等三个省级贫困村和两个经济薄弱村脱贫稳定,村庄全面发展,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均达到5元以上。

  “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承担的工作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才能不辜负区委、区政府对我们地期望和重托,如何才能让10万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我们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对我们是一种考验。”周遵贤说。在“党建+规划”地双重推动下,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产业园为龙头的轨道交通配套产业、以青岛港即墨港区为代表的港口经济、以跨境电商小镇为载体的跨境电商产业、以济铁物流园为突破口的智慧物流产业、以中航发军民融合产业园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并将坚持“4+4+2”工作思路,加强项目服务、推进项目落地、打赢征迁硬仗、努力改善民生,聚力打造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宜业宜居、产城融合发展的“陆港新城”。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