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突破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人居环境再升级

2019-03-04 13:5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青岛3月4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隋丽君)乡村振兴,环境先行。胶州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卫生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农村改造提升行动不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和修修补补”。
  “现在村里铺上了沥青路,路两边安装了路灯,村里也干净了,比起以前不知道强多少呢!”这是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大麻湾二村村民们对该村发展巨变的共同心声。一走进大麻湾二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醒目入心的宣传墙画,欢声笑语的邻里乡亲,处处呈现和谐有序,其乐融融的景象。在胶州市,像大麻湾二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
 
  “治水”还村庄一湾清流,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胶州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强机制、重长效,不断提升老百姓生活周边的水环境,还村庄一湾碧水清流。“自从有了污水处理站,村里环境好多了,连苍蝇蚊子都少了。”胶莱镇南王疃村村民张祥臻告诉记者。南王疃村作为率先启动的村级污水处理建设试点,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涉及包括南王疃在内的8个村庄,全部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污水经专业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南王疃村书记张居波说:“全村各家各户经过处理后的尾水,用在了村里的生态鱼塘养殖、园林用水和公厕冲洗上,实现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生态、环保。”河水碧波荡漾,为村庄平添山水亮色。胶州市树牢“人水和谐共生”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全域布局,构建“1+10+9+X”城乡污水处理体系(“1”即1处城市污水处理厂、“10”即10处镇级污水处理厂、“9”即9处区域小集中污水处理厂、“X”即X处分散型污水处理模块),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天。建立健全“河长+警长+管护员+志愿者服务队”河湖日常管护机制,持续推进碧水河、南胶莱河、跃进河和洋河4条河流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治理河道65.73公里,构建起“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
李哥庄镇纪家庄荷塘景色
  “治厕”打造健康卫生新村居。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这样的连茅圈、露天旱厕是农村卫生环境改善和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块短板,更是危害村民身体健康的一大顽疾。如今,独立的卫生间,配上冲水式洁具,污物被冲到地下化粪池发酵。“干净又整洁,如厕环境好起来,跟城市里的一个样。”李哥庄镇纪家庄村民王元梁说,在他家里,记者看到了改造一新的家庭厕所。厕所内贴上崭新的瓷砖、装上抽水马桶,和城里的卫生间并无二致。诀窍就在于埋藏在厕所外的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经过第一池、第二池,第三池几乎没有臭味,用来施肥,肥效也没有减弱。
  纪家庄村的处理模式就是胶州市所提的“单户改厕,集中处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对村庄的农村进行三格式改厕,主要集中收集三格化粪池中第三格粪液和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村子污水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改掉农村土茅房、旱厕,村庄环境亮起来。自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以来,胶州市遵循“治厕与治污并重”,创新“粪污直排、专业化处理”、“联片整治、模块化处理”、“单户改厕、集中化处理”三化改厕模式,一年时间完成改厕12万户,2016年累计完成14万户,在青岛率先完成农村改厕工作,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设市级智能管理平台、“厕污智能管理系统”和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大数据库,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胶东厕污集中处理系统
  “治脏”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以前村里垃圾到处都是,不管什么垃圾都堆放在家门口,垃圾多了就往村里的坑底里堆,时间久了处理臭气熏天,夏天蚊蝇滋生,俺家连门窗都不敢开。”胶东街道大麻湾二村村民许顺芳说,“现在好了,村里配备了保洁员,还购置了扫路车和洒水车,不光变干净了,俺村还成为垃圾分类的试点,这可是保护环境的好事,我全力支持!”自村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许顺芳不仅自己带头实行垃圾分类,还担任了村庄垃圾分类宣传员,动员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目前,大麻湾二村不仅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垃圾分类收集亭,户户使用垃圾分类袋、垃圾分类桶,还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列为村庄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标准,还创新开展了“绿色家庭”评选,以垃圾分类评选为主要内容,每季度评选一次,每次评25户,给户里挂牌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一蹴而就。为此胶州市出台《胶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范围、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制定考核办法,纳入科学发展考核。除传统的明白纸、倡议书等做法外,胶州结合实际,推进墙体画宣传方式,即在村庄适合的位置,通过用防水涂料画上垃圾分类的宣传画,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氛围内接受垃圾分类知识。
  胶州市设置镇(街道)、村(居)、户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立起“1+1+6+1+X”的垃圾分类模式。一是每个镇(街道)设置1处大件垃圾暂存点。主要是用于统一收集、存放和拆解各镇(街道)范围内的大件垃圾。二是每个村(居)或几个村联成一片,建设1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主要是用于暂存村(居)收集的有害垃圾、低价值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三是每个村(居)至少设置6处分类收集亭。在村中主要街巷合适位置设立6-10处垃圾分类收集亭,主要是结合市民养成的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辅助市民误时定点投放。四是每户配发1个分类小垃圾桶。在每户配发一个分类小垃圾桶,若干个可降解分类垃圾袋,用于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五是每个村(居)配齐人员设备。根据配备标准,每个村配齐保洁分拣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收集车、分类垃圾容器等。目前胶州市配备分拣人员4303名、清运车99台,建设分类处理中心84处,实现日收集处理垃圾8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现在连我小孙子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污水不能乱泼。好的不只是环境,更是我们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素质。”许顺芳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