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频道 > 房产 > 正文

驻青央企项目故事|毫厘之间的测量

2024-07-25 15:15: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5日讯   “3、2、1,比赛结束。”伴随着现场裁判哨声响起,山东省土木工程检测人员技能竞赛个人决赛最后一个比赛日落下帷幕。“粉煤灰需水量比94%,属于一级粉煤灰。”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检测中心试验员王伟旭一脸自信。

  高素质、高水平的检测人才队伍,是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山东省土木工程检测人员技能竞赛应运而生,成为了广大试验检测人员展现自我的舞台。王伟旭代表公司,从数次海选竞赛中过关斩将,最终闯入了决赛。

  “当我抽到混凝土掺合料检测这个项目时,心里还是挺忐忑的。”本次试验比赛按照胶砂流动度法检测粉煤灰需水量比,即试验人员将粉煤灰、砂子、水等原材料进行拌和,并将形成的混凝土拌和物与基准混凝土流动度误差进行对比,在确定试验混凝土流动度达到基准混凝土流动度的正负2毫米范围内,方能确定样品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同时,比赛时间只有短短35分钟,这意味着参赛选手员仅有两次重复试验的机会。

  在接触到粉煤灰样本的一瞬间,王伟旭心中开始回想以往做需水量比试验时的经验,“120克”这个数字在脑海中渐渐清晰。“对呀,这可是我们成百上千次试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在混凝土流动度试验中,加水量对于试验结果的变化影响非常大,仅1克水,便能带来2毫米的误差。在综合其他选手试验情况后,王伟旭决定加入118克水进行拌和,但第一次试验流动度结果为136毫米,相比于基准混凝土139毫米,足足差了3毫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王伟旭深知这一点,顾不上犹豫,立马投入到第二次试验中。考虑到第一次试验品流动度相对较低,王伟旭决定将用水量增加1克,确保流动度在137毫米至141毫米之间。取样、加水、拌和、摊铺……现场的紧张氛围丝毫不亚于高考,就连现场裁判,也在此刻屏息凝神。

  “138毫米,与基准混凝土误差仅有1毫米。”看到王伟旭第二次试验结果,一旁观看的其他选手也不禁惊叹。得到了理想的试验数据,王伟旭即刻投入到争分夺秒的需水量计算中。“比赛时间还有2分钟,请注意试验进度。”听到裁判的提醒,王伟旭早已忘却了身后的凳子,弯着腰趴在试验台上便验算起来。

  “需水量比的公式是试验混凝土加水量比上基准混凝土加水量……”一边在嘴里念叨,一边回想着计算公式和判定标准。最终,王伟旭将心中的答案写在了试验报告单上。

  “恭喜呀,伟旭,你可是代表公司斩获了个人一等奖。”不久,获奖喜讯新鲜出炉。公司试验检测团队斩获了团体一等奖,其中还有4人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百川入海,积流成河。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颁奖仪式上,王伟旭激动地说。(通讯员 张征)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