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青央企项目故事|小泥饼撬动大收益
鲁网11月22日讯 “这一场由固化‘泥饼’引发的‘变革’,实现了环境保护、成本节约和施工提效的三赢。”提及灌注桩钻孔产生泥浆变废为宝的举措,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南通金牛码头项目经理孙合军满是自豪。
南通金牛码头项目包含近870万立方米的疏浚工程,不仅体量巨大也带来了污泥处理的难题。据估算,仅495根灌注桩的钻孔施工,就将产生约376万立方米的污泥,能填满超1700座标准游泳池。“此外,施工现场9公里外就是如东沿海湿地,18公里外还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鳗鱼养殖基地。富含金属盐、有机聚合物、油类等有害物质的污泥要是处理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安全管理会上,项目安监部长曾龙龙说出了担忧。
起初,项目团队曾考虑通过污泥外运的方式,交由专业机构处理。但经测算发现,外运处置费用高达200多万元,且按照每车12立方米的装载量,需要31万车次才能运输完毕。“除了成本和施工效率方面的压力,在泵送和装运过程中,污泥也容易溢出,造成沿途环境的污染。”在一番数据分析后,孙合军彻底“堵死”了外运处理的路径。
“可不可以用压滤机将泥浆制成‘饼’,就像回收易拉罐时将瓶子踩成扁片,这样运输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头脑风暴会上,曾龙龙提出了使用压滤机将泥浆制饼的思路。项目团队只需要将黑乎乎的污泥引进三级沉淀池,充分固液分离后,经压滤机固化系统处理,就能使污泥迅速固化,制出一块块泥饼。这种制饼的工艺既提高了污水处置的效率,也大大压缩了污泥的体积,方便运输处理,有效防止了运输过程中的外泄,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原理清晰,但实操并不容易。如何将污泥中的有害杂质实现有效的固液分离,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新课题。“也就说,只有把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全部封印在泥饼里,才能确保固液分离后的水达标排放。”曾龙龙一语道出关键。经过数日的试验和方案比选,团队最终决定将泥浆处理中掺入的絮凝剂替换为宜兴黄泥,利用宜兴黄泥的吸附特性,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附和固定泥浆中的有害物质。经过现场的严格验证,泥浆中的污染物与液体实现了有效分离,污染物能够被“泥饼”全部带走,留下的无害水可以安全排放,而新鲜出炉的“泥饼”则仅需充分晾晒,就能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完全挥发,“蜕变”成干净的泥土。
如今,随着桩基工程的迅速推进,曾经让人头疼的泥浆已经“重获新生”,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而泥浆的绿色化处理,也将为项目工程未来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通讯员 石艺萱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