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鲁网9月2日讯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渐入人心,绿色也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强调绿色环保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之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并希望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平安银行坚定贯彻绿色发展要求,认真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牢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使命,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度谋划、长期布局。平安银行青岛分行积极贯彻总行部署,紧跟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求,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支持,加快业务布局,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全力做好绿色金融推动工作,为地方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做细做实战略匹配
平安银行控股股东平安集团是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拥有品牌、客户、产品、渠道、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平安银行青岛分行积极借力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为本地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金融等多元化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为满足不同绿色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平安银行深入布局绿色领域,积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项目,创新产品服务,助力绿色转型。平安银行青岛分行提站位、履使命,始终将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作为自身战略选择和业务发展的第一遵循,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重点,并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深度谋划和长期布局,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及其所属产业链绿色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完善关于光伏、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风险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倾斜。
2024年,平安银行青岛分行新成立支持实体经济工作推动小组,并在考核、激励、补贴、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形成良好的经营基础和发展势头。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构建特色经营模式
近年来,绿色金融迅猛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绿色金融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平安银行总部身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创新基因得天独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平安银行青岛分行紧密跟随总行工作部署,在多个业务板块积极创新,在绿色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项目,创新产品服务,助力绿色转型。
平安银行通过推出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青岛分行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前置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效等有力的审批保障。在夯实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绿色产业龙头客户授信规模,深入服务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优化政策和资源支持,升级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经营新模式,密切对接本地重点客户,细致了解诉求,量身定做服务方案,协助客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获得客户和上级单位高度赞赏。2022年,平安银行青岛分行为青岛地铁发行的碳中和债获得“青岛市金融创新三等奖”。
此外,平安银行积极推进“低碳家园”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低碳家园绑定平安银行信用卡权益“优惠购”平台,上线用卡及绿色出行保障等权益,为C端客户低碳生活保驾护航;持续完善企业员工碳账户建设,扩充绿色场景覆盖,引导客户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加强内部协同优化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平安银行近年来将绿色金融上升至全行战略的高度统筹推动,尤其注重发挥内部前中后台的协同效应,不断健全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2022年9月,为加速完成中长期绿色贷款投放目标,该行成立项目小组,迅速行动,分行公司部全程调度,评审、法务、风险、办公室等部门无缝衔接,业务单位快速上报某龙头炼化企业的新建污水处理项目融资,一个月完成审批,国庆节首日与客户签约,10-11月分批放款1.4亿元。项目投产后,彻底解决企业废水污染问题,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得到山东省发改委表扬。
在客户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平安银行一路相随相伴。为顺应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积极调整信贷布局,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绿色转型赋能。除本次项目融资外,该行与客户建立长期高效合作,多次出账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企业清洁燃油生产,以高效服务、优惠定价赢得客户认可。2024年,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因为该客户的高效优质服务,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颁发的“绿色金融产品案例竞赛三等奖”。
绿色金融益于当下,利在千秋。下一步,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化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监管要求,有效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扩宽资源渠道,加快业务布局,加速转型升级,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投入到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助力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贡献平安力量。(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