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公布,青岛位列全国第13名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趋势愈发明显,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日前,智联招聘通过分析人才流动特点和趋势,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报告,公布了中国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榜单,青岛在该榜单上位列全国第13名,维持了去年在该榜单上的位次,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青岛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从今年公布的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来看,除宁波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长沙9城继续维持榜单前十,但名次排布有所调整。武汉排名从去年的第11位升至第9位,跻身前十行列。而去年的第9位宁波位次有所下降,今年仅排名第17位。青岛维持了去年在该榜单上的位次,列第13位,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据了解,此次报告得出的人才吸引力排名,主要是通过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加权结果。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
青岛的人才流入占比1.7%,净流入占比仅有0.4%,换句话说,青岛对人才“引得来”方面表现不错,但在“留得住”方面仍需下功夫。
放眼全国榜单,排名前五位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五城的人才流入占比最低位3.0%,最高北京达到6.4%,而五城的人才净流入占比均在1.0%以上,最高上海净流入占比达到2.1%。与这些人才吸引力超强城市相比,青岛的表现仍有较大差距。
而纵观竞争激烈的新一线城市,表现一骑绝尘的杭州,近五年来人才净流入占比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主要因为杭州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广州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
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这得益于成都近几年经济发展活跃、创新产业发达,并且“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此外,苏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这种城市日益增强的人才集聚能力,离不开苏州近年来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2021年苏州GDP增速位列重点城市之首,同时离上海最近、区位优势明显,这无疑也称为苏州吸引人才的一大有利砝码。
而南京近五年来人才净流入始终为正且较稳定,主因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南京“宁聚计划”实施、落户政策宽松。
武汉近5年来人才净流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因“学子留汉”政策实施效果好,落户门槛宽松。
而长沙得益于生活成本低、文娱产业繁荣,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稳定。
突出产业、海洋、开放,青岛推出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
不过意识到差距的青岛,正马不停蹄奋起直追。
4月24日下午,青岛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市人才工作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并推出两个重磅政策文件——《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推进“揭榜挂帅”的若干措施》。
其中,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更是推出围绕扩大基数、高端引领、凸显特色、赋能发展四个方面的10条40款人才政策,制定了包括人才基数倍增计划、顶尖人才聚集计划、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未来之星储备计划、青年人才招引计划、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海洋人才发展计划、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产才融合促进计划和人才服务支撑计划10项子计划。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青岛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在人才城市战中突出重围,必须紧紧抓住产业这个关键,突出海洋这个特色,放大开放这个优势。因此在这次全面实施的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中,青岛明确产才融合的思路,聚焦产业人才,明确提出“产业留才”。结合全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链接高质量人才链与之相匹配,并以高质量人才反哺高质量产业。
围绕海洋特色,青岛也明确推出针对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海洋头部企业、涉海单位等主体在内的人才政策,不仅在真金白银的“奖励”上厚爱海洋人才,更在海洋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服务方面,明确了具体人才政策,鼓励海洋人才发展。
紧抓青岛开放优势方面,青岛也明确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畅通海外人才来青工作绿色通道,深入推进海外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推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实际情况相符的考核、参评标准,鼓励海外留学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并对青岛头部企业在域外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效突出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补。
全市紧锣密鼓,各区市也马不停蹄。5月16日,崂山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拿出5166万元重奖人才和企业家,启动国际人才社区推进计划,发布涉及10大工程、40条具体措施的“人才新政”。
城市群内人才流动为主流,打好抢人“团体战”
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逐渐形成,抢人大战也从城市间的单打独斗,逐渐转化为城市群之间的综合竞技。
从此次公布的人才流动趋势来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继续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而在山东省内,此次公布的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中,除了青岛排名第13位外,济南排名第15位,排名前一百以内的山东城市还有8个,烟台(40位)、东营(49位)、威海(50位)、潍坊(59位)、淄博(62位)、临沂(66位)、济宁(98位)、滨州(99位)。除日照外,胶东经济圈城市全部在百强榜单。
如何凝聚胶东经济圈城市的合力,在更高站位和更长远利益上谋划城市群间的资源配置和人才组合,这对于青岛来说,或许是一个实现人才抢夺战的突破点。不管是产业协同发展还是城市群间的人才服务“无障碍”,要想让人才近悦远来、来了就不想走,必须得拿出一些“动真格”的硬举措。
在传统人口红利消失、人才价值日益凸显的当下,我们也期待胶东经济圈、青岛能突出重围,在全国人才抢夺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