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深处养山猪 “跑”出美味致富路
鲁网1月3日讯 (记者 曹国凤)鲁山,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山清水秀,生态天然。在这里,几百头跑山猪在山间自由奔跑,饮山间清泉,呼吸纯天然空气,从出生直至哺乳长大。每头跑山猪历时一年至一年半的成长周期,才会被送入屠宰场,变成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适中、鲜而不腻的生态猪肉,成为代表品质与健康的餐桌美食。
这些猪的饲养者是杨杰,胶南本地人,从事生猪养殖产业七八年的他并非一开始就选择散养跑山猪,而是在经历了前期创业失败后的一次转型,他发现了跑山猪的商机,选择了生态养殖的赛道,让更多人吃上生态放心肉也成为了他的美好愿景。
冬日鲁山,跑山猪正在饮山间泉水
百余头母猪死亡 育肥猪养殖连遇亏损
2018年底,做手推车轮胎出口生意的杨杰开始投身畜牧养殖业,他看中了新区六汪镇鲁山附近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始选择做育肥猪,最多的时候曾经圈养了200多头母猪。
养猪是个辛苦的行业,也充满风险,需要精细化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甚至需要很大的运气。杨杰的初次转型似乎并不顺利,初做育肥猪,尚未回本,便遇上了猪瘟,导致百余头母猪陆续死亡,所剩无几的生猪到了出栏时间,还卖不上一个好价格,这一年让杨杰直接损失近百万,他在纠结中却必须为后面的路子做出选择:继续养殖,不赚钱甚至亏本,不继续养,白白损失不甘心。好在自己还有出口生意做支撑,杨杰决定再拼一把。
2021-2022年,也是他的育肥猪数量最多的一年,市场行情依旧萧瑟,他的养殖再度面临亏损。就在他一度要放弃的时候,两年的养殖经验让他发现,这几年他散养在鲁山里的猪虽然长得慢,竟没有一头出现生病或死亡的情况。这让他意识到这或许才是他应该选择的养殖路径:山中放养。怎么让猪健康地活下去是他继续从事养殖业的前提。
全部采用山中放养 生态养猪绿色健康
说干就干,2023年,杨杰先是承包了五六百亩山地,购进了几十头母猪,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他雇佣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母猪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母猪保健净化、育仔等,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和小猪仔的存活率。“一般小猪仔在母猪身边养到三四十斤就放到山里去,它们白天啃食百草、饮山泉水,晚上有山洞可以睡觉,快活健康。”杨杰说。
鲁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为跑山猪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散养在山里的猪越来越多,它们每天活动量大、食饮健康,免疫力强,精力旺盛。以前半年即出栏的育肥猪如今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18个月,食量大,养大一头猪的粮食成本也大大增加。为解决饮食问题,杨杰还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200亩玉米,包括地瓜等粮食作物。而这些远远不够,他定期购入麸皮、豆粕等粮食材料,掺入玉米面、豆饼、地瓜、冬瓜喂食跑山猪,坚持纯粮食无抗喂养,更能保证猪肉品质。
如今,鲁山生态跑山猪的存栏数已达300多头,虽然尚未进入规模化营收阶段,但它们是杨杰的心血,也是他坚持做生态猪肉的动力。
夏日,鲁山上悠闲自在的跑山猪
第一家门店开张 从美食到餐桌有了新渠道
2024年1月份,杨杰开的第一家“鲁山生态肉”线下门店在隐珠街道月亮湾路开张,曾经需要去山上买肉、订肉的客户如今可以直接来到门店,选取当日新鲜猪肉。“我们每周定期将生猪送去屠宰场,专人盯着屠宰,第一时间将新鲜猪肉拉回店里,基本上当天就被抢订一空。”杨杰介绍。
杨杰售卖的生态猪肉目前是30多块钱一斤,比起养殖的成本,这个价格俨然并不算高。他说自己完全养殖跑山猪的时间不长,现在尚处于打品牌的阶段,后期要坚持的就是猪肉的质量绝对不缩水,因为他还想把跑山猪养殖继续做十年、二十年,将“鲁山生态肉”做成新区品牌乃至青岛品牌,让更多人吃上生态健康肉。
从创业失败到探索出一条养殖新路径,从单纯养猪到致力于供应生态放心猪肉,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杨杰并未闲下来,而是和山中精灵——鲁山跑山猪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还在山上用泉水种植白菜,散养了几百只鸡,山猪肉炖白菜便是这个冬天杨杰餐桌上最爱的美食。“泉水浇灌的白菜是甜的,鲁山生态猪肉上的五花肉炖白菜那真叫香,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你们都能尝到这放心肉。”杨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