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空档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高危人群当下应对有措施

2020-02-03 11:0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3日讯(记者宿荣蓉)截至2月2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205例,现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计死亡病例3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
  目前疫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患病人数包括确诊病例、危重病人数量仍在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尚无抗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药物,治疗仍局限于支持与对症处理;特异性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仍在研发之中,当前无特异性防治措施。因此,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恐慌情绪在蔓延!
  一、新型冠状病毒高危人群有哪些?
  据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1月24日首次发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数据,至近日媒体公开报道相关数据,综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年龄4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慢性病已超过半数。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病及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患病后死亡风险也明显增高。
  二、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议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国家启动一级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醒广大病友,戴口罩、勤洗手、不参加集会、不去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场所等措施,避免食用野生动物等未检疫的食品等仍是疫情控制的根本。
  三、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患病和降低死亡率更关键
  众所周知,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慢病,多器官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人群,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尤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及其各种代谢紊乱,机体应激、抗病能力迅速下降,是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人群。患者一旦被感染,不仅使基础病加重,很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对慢性病的病人而言,在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基础上,严格控制自身慢性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自身抗病力,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结合我院20余年来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经验,尤其糖尿病合并感染数据库分析结果,在缺乏特异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当下,我院通过线上、线下门诊定点患者随访与指导,除加强住院重症病人隔离与强化管理、代谢控制等对症治疗外,对几乎所有患者及本院医护人员补充维生素D或活性维D预防性治疗措施。
  四、病毒爆发流行与反思
  (1)从非典到H1N1、H7N9再到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容易在亚洲爆发流行,而西方或白种人(包括在亚洲长期居住的西方人)感染率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
  (2)除传染病公共卫生防控及种族等因素外,环境因素尤其个人生活方式,如长期室内学习或工作,缺乏户外活动,室外打太阳伞、涂防晒霜习惯、雾霾天气等影响,使我们人体和阳光亲密接触机会大大减少,绝大多数亚洲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成事实;
  (3)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对骨代谢以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如抗微生物(细菌、病毒)、调节免疫、自身免疫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与恶性肿瘤等相关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
  (4)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大数据发现,本地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人群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高达90%,而长期补充维生素D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住院抗生素使用率下降50%,感染性糖尿病足截肢率低于5%。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维生素D在众多感染患者、抗生素耐药重症感染者应用经验,在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也有重大研究发现。
  因此,对于抗击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积极补充维生素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未出现特异性疫苗和有效抗病毒药物前,乃至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病毒感染,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选择。
  五、维生素D与感染研究进展
  早在上世纪初,人们已经注意到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人体抗感染能力,太阳光照射、口服鱼肝油或补充维生素D可用于抗结核治疗。也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作用。2006年,全球顶级医学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提出维生素D用于控制感染;《Science》上也报道有关维生素D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研究;2008年,《TIME》周刊将“维生素D对健康的贡献”列为年度医学界的十大发现之一。
  这些研究成果证明,维生素D在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许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发生发展都与缺乏维生素D 有关。近年来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也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维生素D作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调节细胞免疫、降低自身免疫病、减少延缓器官损害、维护内分泌功能、防治各种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六、耐药菌株重症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对维生素D的再认识
  近年来,维生素D及其活性药物,在我院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糖尿病合并感染、糖尿病坏疽控制感染患者中,取得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如支气管扩张合并重症绿脓杆菌肺炎患者,几乎所有抗生素产生耐药,辗转就诊于各大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反复高烧、咳嗽、咳血,大量黄脓痰,伴有胸闷憋气,嘴唇青紫等缺氧状态。病情危重转入我院,胸部CT发现,双肺满布大片炎性阴影及肺空洞改变,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连续多次痰培养证实绿脓杆菌生长,多种抗生素耐药,MR,内分泌、免疫学等检查,经多学科会诊,确诊为支气管扩张、重症绿脓杆菌肺炎;垂体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停止所有抗生素,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及其他对症治疗,2周后经多次痰培养证实,患者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获得恢复,结合药敏感,开始采用抗生素联合维D及其活性药物治疗6个月,病情明显好转,CT检查示,肺部炎症明显缩小、临床缺氧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观察2年,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并外出旅游。
  七、病人获益带来抗生素使用比例明显下降
  糖尿病作为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群体,属于抗生素大量应用人群之一。而我院近年来抗生素使用比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低于三级医院平均水平,尤其是冬春季节因呼吸道感染、肺炎来院诊治甚至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下降,这也足以说明了维生素D及其生物活性药物在抗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应强调补充维生素D, 并非单纯补钙,也不仅局限在治疗骨质疏松,而维生素D及其活性物质,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尤其在调节免疫,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变抗生素耐药等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提高对维生素D使用的重视。
  八、维生素D有何本领对抗细菌病毒?
  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各种病毒感染疾病密切相关,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维持血液维生素D水平高于95nmol/l,可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降低2倍。研究发现,外来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或来自动物的病毒)表面都有一层包膜,所谓包膜其实就是病毒的保护伞,企图帮助病毒躲过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人体细胞。当有外界病毒或细菌侵入时,维生素D能够动员人体细胞分泌一种“抗微生物肽”(英文名称cathelicidin)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类似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能够摧毁病毒的包膜,从而破坏病毒,发挥抗病毒作用。最近国际免疫药理学杂志(Int Immunopharmacol)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抗微生物肽可能对肺部RNA病毒感染有效,而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恰恰就是RNA病毒。人体内很多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而维生素D则可以使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另外,维生素D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免疫系统对外界反应降低或反应过度,维生素D都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这场抗击病毒的战斗中,如果能够充分认识维生素D的作用,可能对增强高危人群抵抗力、降低感染率、致死率等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九、怎么知道维生素D缺不缺?多少算正常?
  由于25-羟基-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我院内分泌糖尿病实验室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学检测25-羟维生素D,不需要空腹,结果准确可靠,1小时即可出结果。
  维生素D的正常值在30-100ng/ml,但从增强抵抗力角度,专家建议,仅仅达到30ng/ml还不够,至少应达到50-60ng/ml。如测量结果低于正常值,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补充。人体通过阳光照射皮肤、膳食摄入和维生素D补充剂等途径补充维生素D。阳光照射机会少,再加上室外活动减少、使用防晒霜等,都会导致合成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品种并不多,动物肝脏(如鱼肝油)、海水鱼(如三文鱼)、乳类等含少量维生素D,而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所以,对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人群,建议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的方式适量补充。
  我院维生素D补充剂有三种:维生素D2和D3口服胶丸、维生素D2注射液,可根据年龄、血液维生素D水平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测。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