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岛市“两优一先”|丛淑丽:爱如明灯,照亮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路

2021-08-18 17: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8日讯(记者 刘伊雪)8月18日下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两优一先”代表媒体见面会,青岛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组织部邀请全市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两优一先”部分代表,讲述他们先进事迹背后的故事。本次为系列见面会第四场-青年党员专场,发布主题为“青春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

  为2200位流浪乞讨人员入站登记,跨越千里护送200多人回家;提出“五维立体寻亲法”,开展寻亲服务720余次,帮助75人与家人团圆……丛淑丽,是一名社会工作师,更是流浪乞讨人员的服务人员;她为他们送去温暖,照亮他们的回家路。

  再苦,也要坚守救助一线

  “天气太冷了,你在这里我们不放心,去救助中心住几天,天不冷时你再回来都行。”丛淑丽蹲在一个木板搭建的简易的床前,对露宿在此的流浪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她连忙搀扶起流浪人员,帮他从杂乱的物品堆里,仔细地挑拣个人物品。

  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丛淑丽的日常。不论是寒冬酷暑,还是深夜,只要发现流浪人员,她就会和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政策宣传和救助。那些可能外人眼中看来脏兮兮的流浪乞讨人员,总被她牵挂在心中。

  低矮的桥梁涵洞,她钻了一次又一次,蹭破过衣服,磕碰过头,但只要人员没被接回中心,她就一遍遍地跑;接回中心,她也要时不时走进他们的宿舍,和他们谈心聊天,帮他们寻亲,为他们购买返乡车票;买好了车票,她还会不厌其烦地嘱咐注意事项,送到火车站,注视他们走过检票口、安检处;面对特殊困难救助对象,她还会和同事跨越千里送他们回家,一路上时刻照顾他们,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这个90后姑娘在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一线,一工作就是7年。这7年,她受到过流浪人员的白眼甚至辱骂,看到过围观群众不理解的指指点点,也与传染病人、危重病人近距离接触,但她从未抱怨过工作,她知道,流浪乞讨人员需要自己,绝不能放弃;再苦,也要坚守救助一线,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疫情期间,她主动提出在中心封闭工作,为受助人员测体温、进行心理疏导。疫情好转后,她又开展小组活动,联系用工单位,帮助务工人员找工作。

  2021年2月,中心来了一位19岁女孩,经筛查其疑似患有肺结核。得知患病,女孩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丛淑丽毫不犹豫走进筛查室和女孩交流,慢慢打开她的心结。胸科医院的急救车将女孩接走后,她又叫住准备进入筛查室消毒的保洁,坚持由自己进去消毒,她说:“我已经和她接触打过交道,由我消毒最合适。”

  再难,也要帮走失人员早日回家

  在救助服务中心,有许多流浪乞讨人员由于精神障碍、智力残疾或其他疾病,说不出家庭住址,一直无法回家。他们有的说着外人听不懂的词语,有的说着天马行空的话,有的干脆闭口不言,寻亲难度很大。但是再难,丛淑丽也要帮他们早日回家:“流浪乞讨人员,在别人看来可能神志不清、衣着破烂,但是对于家人来说,他们就是无法替代的唯一。”

  七年来,她听到过流浪乞讨人员和家属无数声感谢,但她更在意的是流浪人员回到家中的笑脸,更开心的是家属听到“人找到了”后不再焦急的声音,更感动的是他们一家走失多年终得团圆的场面。2019年9月,为更好开展寻亲服务,中心成立小丛工作室,丛淑丽结合7年的寻亲经验,总结出“五维立体寻亲法”,明确寻亲5大关键节点,整合14种寻亲方法,与公安、媒体、社会力量加强合作,实现寻亲全程可溯、覆盖面广、传播力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温暖团聚。

  曾经有一名流浪女性精神病人,被救助三年时间里,丛淑丽每周前往医院,给她剪指甲、梳头发,一次次地询问,一次次地发布信息,试图帮助她早日与家人团聚,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还为她办理了移交市社会福利院手续,帮她落户青岛,尽管如此,她从未产生过放弃寻亲的念头。终于,落户近4个月后,通过公益组织的线索,她联系上了该女性的家人。认亲现场,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她的女儿连连鞠躬,“这三年,我们周围找了个遍,都快放弃了,多亏你们没有放弃,不然我到哪里找妈妈?”看他们还要掏钱包,丛淑丽连连摆手,嘱咐他们给妈妈买点营养品和新衣服就好。

  丛淑丽将帮每一位走失人员寻亲视为自身的使命,从不放弃任何一位走失人员,也从不放弃任何资源和方法,经常一忙就是深夜,她却无怨无悔,“我今天多做一点,他们就有可能早一天回家”。小丛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帮助75人成功寻亲。

  爱如明灯,照亮回家路

  “救助工作是寒冬里的一抹暖阳,深夜里的一盏明灯,温暖着这座城市最偏僻的角落,照亮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回家路。”这是丛淑丽参与青岛市民政系统建功典型宣讲时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言行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也在宣讲之中向社会传递爱心的力量。

  一次护送,受助人员死活就是不肯上救助车,不说话,眼神里尽是防备。但当丛淑丽走过来劝她上车时,受助人员却安心地由她牵着,坐上了车。其他工作人员直言奇怪,“为什么说一样地话,我们说她不听,就听你的话呢?”丛淑丽向同事解释,她护送之前都会和受助人员交流,她不会批判他们,会运用社会工作技巧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

  从此,丛淑丽和同事们达成了共识,不主动打探流浪乞讨人员的过往,像家人一样照顾他们。要让救助服务中心成为流浪人员温暖的港湾,让他们在黑暗的困境中,重新看到生活的光亮。

  点滴光亮,汇聚成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丛淑丽立足平凡岗位,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从不放弃,尽职尽责守护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回家路。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