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突破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构建共管共治新模式

2021-01-04 13: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4日讯(记者 孙晓文 通讯员 颜永滨)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管共治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在青岛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标对表,在规划执法中坚持科技赋能,打造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构建规划执法“共建共管共治”的治理新格局,规划执法正以“技术换挡”,跑出科学高效执法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加速度。

  转变模式,规划执法监管进行数字化升级

  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监管青岛市428处建设项目、2127栋单体楼座、2552万平方米在建工程。面对监管项目多、分散地域广、专业要求高的工作实际,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创新思路积极推进规划执法工作全流程优化再造,通过外链对接,推进远程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内求突破,开发城管执法app远程视频传送;通过动静结合,内外联动,综合实现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管全覆盖,有力推进在建工程非现场执法,大幅度提升了监管效能,执法监管实现新突破。

  培树理念,规划执法迈向共建共管共治

  城市规划的严肃权威离不开规划执法的有效监督,规划执法监督检查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协同、建设企业的主动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鼎力支持。为此,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积极培树规划执法“共建共管共治”理念,有效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设企业主动参与配合规划执法工作。畅通与市住建、大数据等部门沟通协调渠道,通过强化协作配合、积极推进远程监控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建立与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协同监督机制,组织了200余家建设企业分批次集中开展专业培训,利用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推进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远程监管,达到执法监督与企业自我管控良性互动融合,共同履行建设工程依法有序建设责任。

  创新机制,规划执法服务建立“3+1”工作模式

  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执法+服务”模式,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创新“3+1”执法服务机制,实现从“事后监管”到“提前介入”、从“被动执法”到“主动对接”的转变。通过落实随时预约机制、建立网格化微信群、召开执法服务现场会三种主要服务措施,推出一份执法服务“菜单”,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及时向企业传递政策信息,解读办事流程,宣介规划法律法规,交流业务技术支持,提供专业化建议,协调推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切实保障工程项目建设依法高效有序。

  2020年,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共召开规划执法现场服务会39次,主动上门服务51次,发放征求意见表400余份。协助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中铁建设集团等企业解决较大困难问题15件,相关企业送来感谢信、锦旗表示感谢。通过拓展执法服务领域,用主动靠前服务,实现协同推进、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更为青岛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城管力量。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