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旅“局长”遇上网络“大V”,碰撞“时尚青岛”的创意火花

2020-10-23 09:13:00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台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3日讯 “媒体人见得多,角度也比较好,你们得给我们多提提建议。”

  甫一上车,青岛市文旅局局长、党组书记朱铁一就对大巴车里的“媒体人”这样说。

  与前几期青岛市委宣传部和市委网信办主办的“青岛大家谈”茶座不同,10月22日下午第七期“局长”与“大V”的对话,不仅有以往茶社互动的场景,方式也更加“文旅”了许多——

  在坐下来详谈之前,“局长”领着“大V”,前往如是书店、崂山太清宫、极地海洋世界,实地感受文化旅游的具体场景。的确,文化旅游本身要走、要看,到实际场所之后的感受,对比用纸张呈现出来的工作情况与计划展望,要敏感得多、真切得多。

  如何深度挖掘、深度包装、深度宣传青岛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借鉴上海,用大项目打造规模化的文旅业态?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青岛民宿产业发展?如何从人才评定角度,吸引更多旅游业从业人员?有的问题是朱铁一向“大V”咨询的,有的则是“大V”提出的意见与借鉴方向。也正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如何以“时尚”为题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有了更多创意创造的火花。

  1

  从台前到幕后

  青岛文旅之行的深度互动

  “‘石老人’应该打造版权,不能光咱青岛人知道,也得让更多的外地人知道。”

  从如是书店走出之后,沿着石老人海水浴场的木栈道前行,看到沿途布置的喷泉与花卉景色,抖音号“明白二大爷”的作者王云峰,就忍不住向文旅的“一把手”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以往可能因体制、也可能因空间而隔阂的政府部门与网络大V,在“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共同命题之下走到了一起。政府部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在青岛这本书面前,写下的是立场不同、角度各异的“读懂”;而“局长”与“大V”的直接对话,不同媒体的济济一堂,搭建起了来自不同频道的青岛声音之间沟通的桥梁——

  让政府听到民间的声音,让“大V”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带领“大V”走进不同的文旅场景,“青岛做得好不好”、“文旅局到位不到位”一目了然。更何况,这一次从台前到幕后的文旅之行,不仅是事关青岛时尚的深度互动,也是对青岛文旅业态的二次推介。

  比如,不少自媒体,都是第一次走进崂山区文旅委应急指挥中心,感受文旅的“智慧”——通过大屏幕显示的数据分析和实时视频监控,道路情况、游客进出、观光车数量,哪怕是观光车内部都一目了然;而且治安支队、交警支队、综合管理处都有工作人员值班,一旦道路发生情况或者游客有求助、投诉需求,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而青岛文旅的新姿态,不仅在于大数据的“智慧”赋能,还在于各种细节:石老人海水浴场的海豚状垃圾桶、花神咖啡馆和如是书店,崂山景区的扫码购票、环保袋自取箱和太清宫门前的崂山书房……这些细节体现的是青岛的“温度”,是对游客的挽留,也是对网络“大V”的挽留,而每一个网路“大V”,就是宣传青岛的舆论节点。

  在前往青岛国际新闻中心的路上,涛君就听到旁边的“大V”交流说:

  “赶紧找找民宿,改天带着设备来拍。”

  2

  直面问题

  “青岛大家谈”的坦诚交流

  “我本人也是一个媒体人,之前一直在媒体工作。”

  “青岛大家谈”提供的是“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青岛市文旅局局长、党组书记朱铁一“自曝”的媒体身份,更让“大V”们有了亲近感,因而对话像喝茶聊天,也更像同行交流,少了许多客套,多了几分真诚。在茶社坐下来之后,朱铁一就直接提出了文旅如何深度融合、景区景点发展水平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如何提升、规模化游乐设施场所如何打造、如何引进或打造强项目等五个方面,向“大V”征求意见。

  有了“一把手”的开诚布公,“大V”们也畅所欲言,针对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今日头条账号“师大大说青岛”作者师晓东就提议,可以参照杭州快递小哥评上D类人才的做法,制定导游行业人才标准。

  微博账号“爱做梦的佩佩酱”作者王泽佩则直言自己的诉求,民宿是新兴文旅业态,能否在办证方面流程更加迅速便捷?

  对此,朱铁一回答,正在起草关于民宿的具体管理办法,已经征求意见修改了好几轮,应该很快就能推出。

  时尚青岛应该怎么搞?追逐潮流的媒体人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而“青岛大家谈”活动,凝聚的就不仅是自媒体的传播力,还有打造“时尚青岛”的创意和想法。

  “我们也要定期保持这样的沟通,到不同的点去看一看、走一走、碰一碰;我们会把大家的意见建议不折不扣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朱铁一说。

  3

  疫情防控常态化

  时尚青岛需再度聚焦

  这场文旅“局长”与网络“大V”的面对面,对青岛来说,恰逢其时。

  疫情之下,文化和旅游业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截至目前,出入境仍然没有放开,景区、剧院、影院、互联网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仍然限流75%。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让“时尚”成为青岛的内生力量,是青岛当下面临的必答题。

  因为时尚是城市由内而外的形象气质,关乎的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包容度,折射着城市的商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反映居民生活的内涵,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化出的气质。

  更何况,发展时尚产业,打造符合青岛气质的文旅经济,也是城市“投资年轻人”的诚意之举。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品味的文化娱乐氛围、更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城市细节,也体现着一座城市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有能力、有潜力吸纳和孕育新商业力量。

  因而,统筹疫情防控与文旅发展,青岛一直没有停下:

  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影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加大产业扶持;

  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时尚有你 惠游青岛”、夜间演艺等活动,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开展时尚阅读活动、时尚音乐活动、时尚影视活动、线上文化活动、全国工艺品交易会等,增强文旅活力;

  实施旅游振兴营销工程、推动景区免门票开放、举办“国际友人@Qingdao”活动、打造胶东一体化文旅合作平台等,让文旅在更大范围内走出青岛……

  而这些在青岛集聚、交汇、融合的多元文化,文化、旅游、会展等新的产业模式的生发,也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吸引更多人来这里体验、生活、创业,选择青岛、投资青岛、爱上青岛。

  这也就需要通过“青岛大家谈”这样的平台,让政府部门和网络“大V”之间可以互动耦合,汇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意火花;更需要通过平台借力网络“大V”自带的流量效应,更高效地推介时尚青岛、汇聚民智民力,让决策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城市的发展和命运,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当文旅“局长”遇上网络“大V”,青岛文旅版图的谋篇布局,正在邀请更多“青岛人”的参与,也将书写出更多有关“时尚”的青岛故事。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