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频道 > 专题 > 正文

【人物专访】鞠森 性命相托 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2019-03-18 14: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青岛3月18日讯(记者 刘玉娜)鞠森,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内二科党支部书记。兼任青岛市医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医学院特聘教授等职。

 
  
 
  1986年7月医学院毕业踏上医疗战线那一天,鞠森主任就立志携患者与病魔顽抗,做一名让老百姓“值得托付的人”。32年瞬间转逝,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医师,到今天的临床科室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鞠森主任初心不忘,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者的责任,用自己无悔的人生为老百姓筑牢生命的屏障。“性命相托,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这是他常常会说起的一句话。

  为医者必先精技,精技者必先强己,他是精益求精的拓荒者

  “生命医学的领域博大精深,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技术、知识和医疗理念,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鞠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医学的道路上,他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前进、攀登。
 
  鞠森主任多年来一直潜心于心血管专业的研究,在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水平。他积极参加并主持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例讨论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每年主持心血管内科疾病重大抢救近千例。同时,他紧紧追踪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能够独立主持开展各种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如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射频消融术、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等,每年独立完成800余例,其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医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方面,鞠森主任带领他的团队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像一名拓荒者,孜孜不倦地走在学习和前进的路上,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突破。
 
  众所周知,心血管介入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水平的高低,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带头人,鞠森带领他的团队,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在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心脏介入技术准入资格评审中,获得二级医院综合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为提高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水平,鞠森主任多次到代表该领域目前最高水平的日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如日本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会议、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国际会议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他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到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演示、学术讲座,带领他的团队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开创性地提出了分叉病变先单球囊扩张后球囊对吻技术,各项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自谦小医生,却心存使命担当,带领团队屡登医学之巅。

  作为一名扎根临床的医务工作者,鞠森主任总说“我就是一个‘小医生’,我的任务就是给老百姓看病、做手术”。其实,为了心血管专业技术的发展,他心存使命,勇于担当。他不拘泥于为病人看好病即可,而是善于总结、长于提炼,勇于探索新领域的新知识、新理念,并归结上升为更高层面的技术提升。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急诊介入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越来越大。鞠森主任带领科室人员建立了一整套治疗流程和规范,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提炼了许多新观点、新技术。其中,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支架植入前预先应用阿托品、硝普钠预防慢血流及无复流技术,以及急诊介入治疗中只处理梗死相关病变等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前者在国际会议上交流发言,获得国内外专家高度赞扬。《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冠脉内预先推注硝普钠对无复流的影响》获黄岛区民生科技项目资助;后者由鞠森主任主持参与的《梗死相关血管非梗死病变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通过了由青岛市组织的科技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积极参与开展了心血管慢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以及区域协同防治计划,所在医院和科室是卫健委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中心之一和青岛市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及区域协同防治首家二级医院试点单位。积极参加了青岛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区域化救治。在青岛市较早地开展了胸痛中心的建设,于2016年3月成立了青岛市西海岸首家胸痛中心,与120及15家基层医院签了转运协议,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临生死抉择,承担压力还是退避三舍,他选择为生命负责

  鞠森主任每年要为近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心梗病人往往病情急、凶、险,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无论有多辛苦多劳累,鞠主任总是随叫随到。
 
  一天深夜,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83岁的胸痛病人,经初步诊断病人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胸痛中心一键启动有关抢救流程。由于病情凶险,鞠森在第一时间赶到科里参加抢救。这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如果对这类病人采取保守治疗的话,死亡率要高达95%以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时将病人的血管开通,死亡率可下降到50%以下。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娴熟的技术,但是手术的风险也非常大。
 
  当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的时候,病人的四个子女却发生了分歧。当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病人的病情却仍在不断的恶化。这时,他们把焦急而热切的目光投向了鞠森,一致表示治疗方案“听鞠森主任的”。为了避免风险,对于这样高龄的危重病人,完全可以找理由推辞掉手术,但是作为一名医生,鞠森主任做出的决定是:“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们的责任,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一名合格的医者,在关键时刻要勇于承担使命和责任。”再次向病人家属说明介入手术的重要性后,家人最终都同意手术。
 
  人命关天,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鞠森和他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病人反复的出现了心室颤动和呼吸暂停,在反复除颤的同时,对病人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45分钟后,随着球囊扩张,病人闭塞的冠状动脉又恢复了血流,随即在闭塞处植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血流完全恢复了正常。鞠森和他的助手们终于把病人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像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荣誉他很淡然,病人以性命相托,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

  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和学术工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项;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十数篇。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承担潍坊医学院学生上大课及实习生临床带教工作,由本人任主席的“青岛市西海岸心血管病学会议” 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为当地心血管诊治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各界广泛好评。
 
  鞠森主任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病员的赞扬和各级部门的认可。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所带领的学科被评为青岛市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特色专科、西海岸新区重点学科。作为科主任,他所带领的科室连续多年荣获先进科室、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鞠森主任本人也先后被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工人先锋号个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和赞扬, 鞠森主任总是淡然处之,他说:能为病人解除痛苦,能够让病人性命相托,这才是一名医者一生的幸福与快乐。
责任编辑:刘亮亮